RSS

Choose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良寬勸善

最是平常最神奇,說出懸空人不知。
好笑紛紛學道者,意中疑是又疑非。
古德

良寬禪師有一個外甥,不但不務正業,還經常把錢花在一名妓女身上。

沒過幾年,外甥的父親死了,他便理所當然地接過了家產。
親友唯恐家產被他亂花,就請求良寬禪師去勸解外甥。

良寬禪師便收拾行囊去探望外甥。
由於良寬禪師與外甥已多年未見,這位外甥看上去很高興與良寬禪師相聚,還特意留禪師在家過夜。

良寬禪師坐禪坐了一夜,次晨離去前,故意將鞋帶散開,對外甥說:「我想我是老了,兩手直發抖,可否幫我把草鞋繫上?」

外甥欣然助了禪師一臂之力。

「謝謝你了,」良寬禪師說道,「你看,人老了就一天哀似一天。你要好好保重你自己啊!」

說完,良寬禪師掉頭就走,然而對於外甥與那位妓女的事卻隻字未提。

奇怪的是,從良寬禪師離開之後,他的外甥再也不花天酒地的胡混了。

禪中道義批評不應僅是些抱怨他人和浪費時間的廢話,不應該是劍拔弩張和尋根究底,而應該是富有指導意義的、能夠教育人的和具有啟發性的。唯有這樣才能讓受批評者降低抵抗心理、捫心自問,虔誠的治錯改錯。

心的真相

當安住在如虛空般的境界時,寬坦放鬆於當下,讓心消融在極其的開放中,捨離執著。

萬象顯現之根源,空明的心性,遍佈廣大猶如無雲的晴空。當安住在如虛空般的境界時,寬坦放鬆於當下,讓心消融在極其的開放中,捨離執著。

與虛空境界融合:

自然地,會越來越解放,殊勝啊!假如你逐漸嫺熟,依此將心與見地合一的修持,那麼你的證悟會自然變的廣大。

就好像太陽自由的照遍虛空,你的慈悲不會不去照耀一切未悟的有情。

心 將經驗分為主體和客體。心先認同主體“我”,然後認同“我的”這個概念,然後開始執著“我的身體”、“我的心”,以及“我的名字”。當我們對這三種概念的 執著愈來愈強烈,我們愈來愈只會全心關注自己的福祉。我們對於舒適的追尋,我們無法忍受生命中令人厭煩的狀況,我們全神貫注在享樂和痛苦、財富和貧困、名 氣和平凡、稱讚和指責,全部都是因為“我”這個概念。

我 們執著於自己的程度,讓我們幾乎從來不去想他人的福祉──事實上,我們對他人的興趣不比老虎對吃草的興趣大。這和菩薩的觀點完全相反。自我事實上不過是一 個意念的塑造,當我們瞭解到,所執著的物件,以及能執著的心,都是空的,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他人和我們自己沒有什麼兩樣。我們通常照顧自己所費的心思, 就是菩薩照顧他人所費的心思。菩薩如果認為投身地獄的火海可以幫助眾生,他就會毫無猶豫的這麼去做,就像是天鵝飛入涼爽的湖泊一樣。

任何時候,我們都應一而再地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許下廣大的願望。

當我們睡覺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一切眾生達到究竟之境。”

當我們醒來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一切眾生醒覺於證悟之境。”

當我們起床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一切眾生均得佛身。”

當我們穿衣服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一切眾生都知恥而謙虛。”

當我們點火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所有眾生燒盡妄念之薪柴。”

當我們吃飯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一切眾生食用禪定之糧。”

當我們開一扇門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一切眾生打開通往解脫城之門。”

當我們關一扇門的時候。讓我們想:“願一切眾生關上通往下三道之門。”

當我們走到外面的時候,讓我們想:“願我們能步上讓一切眾生解脫之道路。”

當我們上坡的時候,讓我們想:“願我能帶領眾生走向上三道。”

當我們下坡的時候,讓我們想:“願我能去下三道解放眾生。”

當我們看到快樂的時候,讓我們想:“願一切眾生達到成佛至樂。”

當我們看到痛苦的時候,讓我們想:“願所有眾生之痛苦平息。”

知足就是幸福

知足就是幸福。 詞//編曲:許俊華 唱:李佳寧圖片搜集:正奇^^
 
多少人在今天見不到明天的太陽,
多少人在今天已成了殘疾。
多少人在今天要面對饑荒,
多少人在今天已失去了家。
還活著是種幸福,
有健康是份禮物。
飽暖時要懂知足,
有家歸應感滿足。
 要知足才會幸福,
會隨緣路更好走。
順境時不起貪念,
逆境時不起憎恚。
多少人在今天見不到明天的太陽,
多少人在今天已成了殘疾。
 多少人在今天要面對饑荒,
多少人在今天已失去了家。
人生本來就是苦,不知足只會增加痛苦
。最後總會發現,
原來平凡就是幸福。
 還活著是種幸福,有健康是份禮物。
 
飽暖時要懂知足,有家歸應感滿足。
 要知足才會幸福,會隨緣路更好走。
果報現隨遇而安,種善果念彌陀。
 
知足就是幸福。

感激與尊重是人與人相處了潤滑濟



感激與尊重是人與人相處的潤滑濟
我們如果心中沒有存有一絲絲的感激.感激父母給我們生命.感激國家給我們生存空間.感激佛菩薩慈悲給我們心靈的寄託.感激父母老師師父上師給予我們的教化指引讓我們有條正路可走.感激兄弟姊妹朋友之間的相互激勵學習分享成果.太多感激存在你我生活之中.心存感激則就沒有敵人.生活必定快樂自在.處處感激別人成就我們.
人與人之間的衝突.都是因為自己感覺不被尊重才會發生.如何學習尊重別人.不可因為別人不順我們的心不合我們的意他的行為就是不尊重我們.為了反對而反對.那每件事情我們看來都會不順眼.那衝突就會發生.學習如何尊重別人.接納別人的意見.如此你我就可體會如何心平氣和處理我們的人際關係.那就沒有不好的人際關係不是嗎.
學習成長.如何跟師兄姐朋友們相處.如何懂得感激.如何懂得互相尊重則你我必是大家所歡迎的夥伴.如何處理並非難事只是你我有無這份心去感受.感同身受經常不可只想到自己.有時應站在別人的立場.自己就是別人.別人就是自己.如此你我的境界一定會有所提伸.在團體中.在家庭中.在道場中.你我一定是最受歡迎的夥伴.如何作為有自己去體會.實行共勉之

心律法師:珍惜夫妻緣份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夫妻,則是家庭的基本構成部分。人們常說:「家和萬事興」,「妻賢夫禍少」,因此,夫妻關係的好壞,不僅是家庭和睦的基礎,也是社會穩定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

有很多有關夫妻關係的成 語、俗話為大家耳熟能詳。諸如形容夫妻關係良好的:夫唱婦隨、琴瑟和諧、鶼鰈情深:、相敬如賓、如膠似漆、情比金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公不離婆,秤不 離鉈……等等;以及形容夫妻感情不好的:怨偶、冤家、貧賤夫妻百事哀、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等等。

杭州城隍廟有副對聯:

夫婦是前緣,善緣惡緣,無緣不合;
兒女原宿債,欠債還債,有債方來。
這副對聯的上聯講到的就是夫婦的問題。今生有緣成為夫妻,是前世的修為所致,不論這段緣分是好是壞,都是緣分,只有有緣者才能結為夫妻,正如「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手難牽」所言,無緣者想牽手也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說結為夫妻了。

有人說,看現在的夫妻關 係,好的不多,壞的倒不少,有的是天長日久,夫妻感情逐漸淡漠;有的是形同怨偶,整日爭吵不停;還有的本是郎情妾意,突然間來個第三者插足;……不可否 認,這些情形都是存在的,但不能因為這些,就否定了夫妻緣分。緣分是結為夫妻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各自有所修為,惡緣也可能轉變為善緣,夫妻關係自然也就和 順了。

夫妻之間爭吵、鬧矛盾的根本是自己。這是自己的「本性」跟「習性」發生衝突,是「覺」跟「迷」發生衝突,所以要想理順夫妻關係,要從自己本身做起,從內心做起。

在內心裏面,要把自己的對立化解,不要問對方。對方對我不好,我對他好;他跟我對立,我跟他不對立。我只要不跟他對立,他跟我對立,也對立不起來。對一切人事物不對立,矛盾就化解了。  

怨懟,是雙方的,孤掌難鳴,只要把我們自己這一方化解掉,那邊一個巴掌拍不響,問題就可解決。夫妻和合,就是要把不和的因素找出來,把它化解掉,就是功德。離婚是錯誤的,勉強湊合過痛苦的日子,也是錯誤的,只有把矛盾化解,才是覺悟!

心律開示:做為夫婦,是前生姻緣註定的,是好姻緣,或者惡姻緣,要看家庭是否美滿幸福,如果是,就是善緣;如果不是,就是惡緣。但不論是善緣還是惡緣,無緣不合,如果沒有緣的話,就不會結合為夫妻。既為夫妻,就當珍惜。

三際求心心不見,兩眼看前眼不見,劃波尋寶寶不見,風花雪月卻常見

三際求心心不見,兩眼看前眼不見,劃波尋寶寶不見,風花雪月卻常見。 [星雲大師著]
 我們想要想求的東西不易見,不要的反而常常看到;真的看到了,假的卻不時在眼前圍繞。「三際求心心不見」,三際,是佛教將時間分成過去、現在、未來三個階 段,稱為「三世」,又叫「三際」。

三際求心,就是《金剛經》所謂的「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過去心念已過去,不會停留;現在心正在剎那分別,沒有停下 來,也不可得;未來的心還沒有生起,不知下個念頭是什麼,也不可得,所以說三際求心都不可得。

其中有個典故:過去北方有位德山禪師,聽到南方六祖大師的頓教法門,說什麼頓悟成佛,德山禪師很傲慢地認為南方哪有什麼真正佛法?很不服氣,就寫了一部 注疏《金剛經》的《青龍疏鈔》,想到南方駁斥頓教法門,他挑了一擔手抄本經書,直往南方趕路,半途肚子餓了,在一家老婆婆開的小吃店裡用點心,老婆婆看他 那副傲慢樣子,一談之下,知道他對南方禪學不滿,老婆婆便說:「禪師!我想請教您一個問題,如果您答得出,我就點心供養;如果答不出,您的《青龍疏鈔》就 不必帶去了。」

德山哪會把一個老婆放在眼裡,因此傲慢地說:「您儘管問好了!」老婆婆問:「《金剛經》上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 得。』請問禪師:您現在用點心,要點的是哪一種心?」德山禪師茫然不知所對。

「兩眼看前眼不見,劃波尋寶寶不見」,心愛的寶劍從船上掉進江裡,在江心上劃個記號,以為可以憑著記號找回寶物,是不可能的。

「風花雪月卻常見」,風、花、雪、月不關重要的倒常常見到,所以要找真的東西,並不容易!不要輕易被外境迷惑,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