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我會說它像一杯檸檬汁
青澀中夾雜著甘甜
讓人不知疲倦的去追求著
如果有人問我愛情是什麼滋味
那麼我會說那像一串冰糖葫蘆
雖看上去美麗華貴
但其中的酸楚只有自己的才能體會
如果有人問我愛情是什麼滋味
那麼我會說它像一杯甘醇的美酒
隨著時候的久遠
它卻愈加的珍貴
如果有人問我想要什麼樣的愛情滋味
像一杯清水
不須有多麼奢華
我會慢慢的去品味
直到我們老的沒有一顆牙
那時再來一頁一頁的去欣賞
欣賞這枯黃卻代表著永恆的愛情滋味
Horace Tan 每天保持微笑, 不被忧愁打倒! 有什么心事或心情不悦, 欢迎email我:nicholasun919@yahoo.com 我都乐意帮您~~ 当然你还是个无名氏,隐私被保留,我并不知道您是谁... 就当作是倾诉的管道~~
英國有位詩人和他的妻小一塊兒居住在海邊。他的兒子漸漸長大,發現到爸爸有一件事始終令他百思不解。他看到爸爸無論是特別開心或是心情特別不好的時候,都會獨自一人到海灘散步,但奇怪的是,他高興的時候會帶著漂亮的貝殼回來,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兩手空空的回來。
兒子對此感到好奇。這天,恰巧有位遠方的朋友幫了爸爸一個大忙,事後果然爸爸又到海灘散步去了。兒了好奇地跟了出去,只見爸爸挑了塊漂亮的貝殼,帶回家清洗後,小心翼翼地在貝殼裡頭寫上了那位朋友的姓名與當天的日期。
幾天後,詩人爸爸遭受到某個人無理的批評,氣得不得了。當天傍晚,他又是獨自一人到海邊散步,兒子跟在後面,想知道爸爸為什麼不撿些貝殼回來,讓自己開心一點。這回他跟了半天,才發現爸爸將那人的名字與當天的日期全部寫在沙灘上,然後就回家了!
兒 子一回到家,就忍不住好奇地問:「爸爸,為什麼你要把對你好的人的名字都寫在貝殼上,把得罪你的人的名字卻寫在沙灘上呢?」詩人爸爸回答:「貝殼值得珍 藏,當我看到那些美麗的貝殼時,就會回想起世界上原來有那麼多對我好的人,心情就會好很多。而至於那些不好的回憶,就讓它們像沙灘上的字一樣,讓時間的潮 流沖逝,不要讓它們繼續影響我隔天的情緒和工作。」
的確,記憶應該用在美好的事物上,如果用記憶來「修理」自己,讓自己活在痛苦中,那是一件最傻的事。當一個人心中有恨的時候,自己就是最大的受害者。這是一句很普通,卻也是最值得深思的忠告。
況 且,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完全人,我們都有犯錯的時候,也會有需要被別人原諒的時候:「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馬太福音六章十二節》「你們用 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路加福音六章三十八節》當我們希望天父「免了我們的債」時,先決條件必須是我們先懂得「免了人的債」,一個 不懂得學習寬宏饒恕的人,上帝也絕不會寬待他,說不定那一天還會板起臉孔來『討』我們的債,如同我們『討』了人的債。」那不就太划算不來了嗎?學習成為一 個寬宏饒恕的人。
別用記憶來修理自己,學習免了人的債,也免了自己的債。
原諒別人就是釋放自己。
學 佛最關鍵的是把握住正知正見,正知正見要是不丟,方向就錯不了,遇到一切緣分,你就可以隨緣起修。修行不是板上釘釘,法無定法,絕不是非得這樣修,非得那 樣修,凡是死搬硬套地修,心量就拓寬不了,沒有一定的格式,隨著這個緣分的時候願力起來了,願力相續上了,就叫真正的修行,不要以為把誦經當成任務就叫真 修行,我得多誦點,誦得快一點,這樣的想法去誦經叫修行嗎?
想 管人的人都曲解了正知正見。凡是想管人的人、改變別人的人,這樣的人,你念多少聲佛號、誦多少經都枉然,白扯。想管人,想控制人的人都是魔子魔孫。魔子魔 孫都是這個脾氣,為啥說管人是地獄,怨人是苦海?因為這都不是正知正見,這都屬於違背因果,佛是用德行去感化,不是用管,感化和管是兩回事,感化是對方自 覺自願改正,存在這種管人的心態都屬於邪知邪見,邪知邪見持佛的名號根本契入不了佛的境界,住不了佛的真實慧。
這樣的人 一說話都特別高,我都已經證得了, 我都已經成片了,我都已經能看到很多很多,看得清清楚楚;而且,我自己認為很精進,都有個我,都有個我比誰都強。真正學佛的非常謙虛,平易近人,你傷害 他,他也不會生氣,他也會慈悲心對你,從真正修行人的嘴裏聽不到是非,哪個人都好,他肯定恭敬心、感恩心到位,正知正見肯定到位、合格,他不會這個講的 聽,那個講的也聽,安心正念,淨心才現。
你 不是想往生嗎?恭敬心合格,感恩心合格,再把握著正知正見,生活中落實普賢行,保證往生極樂世界!為啥?你已經是佛心合格,以佛心念佛,沒有一個往生不了 的!所以持名念佛,萬修萬人去,一個不舍,你就修的最次的,都帶業往生。真正事事無礙、樣樣清楚的,上品上生,花開見佛,這個一點不難。
你 就不肯吃虧,不 肯放下你的分別心,不肯放下你的那些嫉妒心,不肯放下你的面子,只考慮別人對不起你的感受,從不想你對不起別人的感受,所以說你有障礙,障礙都是自己設 的,外邊哪有障礙?我們既然瞭解宇宙的一切都是因緣果報的相續相,還有什麼障礙呢?內在的障礙自己清楚,精進的人你看不出來,分別心越來越少了,願力越來 越大了,你肯定是精進啦,大精進了。
學 佛絕不是消極學,那塊兒亂,這塊兒我煩,那個人說話不好聽,我躲著點兒,那個叫消極。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積極面對,用自己的悲心、自己的德行,用自己學 到的、知道的去感化他,去進行善巧方便的教育,這樣你的心量才會一點點拓寬。有的說:「我適應不了,他一撂臉,我就不願意看,我也不願意去,我也不願意跟 他說話。」
這個必須得改,你不願意看不行,不願意聽不 行,盡找那笑臉相迎的你業障消不了,我們一定要弄明白,明白了就好修,隨時隨地都能起修,幹啥都是修 行,修行無處不在,在那躺著的,在那唱歌的,你不瞭解他內在的含義,他這個心是如如不動的,他始終讓佛心起作用,行住坐臥不離「這個」,這個是啥?覺悟。
每當老伴罵你的時候,實在要是轉不過來,趕緊善巧地避開,就不要在跟前兒硬挺啦,出去,讓他自己在那罵去!出去跟同修散步也好、念佛也好,把心情念好了,再回去修行是活活潑潑的,你要是不知道靈活去修行,往往卡在某件事上,卡在某個人身上,最後停止不前進了。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