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hoose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愛情是什麼滋味

如果有人問我愛情是什麼滋味
  那麼我會說它像一杯檸檬汁
  青澀中夾雜著甘甜
  讓人不知疲倦的去追求著
 
  如果有人問我愛情是什麼滋味
  那麼我會說那像一串冰糖葫蘆
  雖看上去美麗華貴
  但其中的酸楚只有自己的才能體會
 
  如果有人問我愛情是什麼滋味
  那麼我會說它像一杯甘醇的美酒
  隨著時候的久遠
  它卻愈加的珍貴
  
  如果有人問我想要什麼樣的愛情滋味
  像一杯清水
  不須有多麼奢華
  我會慢慢的去品味
  直到我們老的沒有一顆牙
  那時再來一頁一頁的去欣賞
  欣賞這枯黃卻代表著永恆的愛情滋味


精彩抓拍鳥類照片

我們不能,但我們可以...

別用記憶來修理自己

英國有位詩人和他的妻小一塊兒居住在海邊。他的兒子漸漸長大,發現到爸爸有一件事始終令他百思不解。他看到爸爸無論是特別開心或是心情特別不好的時候,都會獨自一人到海灘散步,但奇怪的是,他高興的時候會帶著漂亮的貝殼回來,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兩手空空的回來。

兒子對此感到好奇。這天,恰巧有位遠方的朋友幫了爸爸一個大忙,事後果然爸爸又到海灘散步去了。兒了好奇地跟了出去,只見爸爸挑了塊漂亮的貝殼,帶回家清洗後,小心翼翼地在貝殼裡頭寫上了那位朋友的姓名與當天的日期。

幾天後,詩人爸爸遭受到某個人無理的批評,氣得不得了。當天傍晚,他又是獨自一人到海邊散步,兒子跟在後面,想知道爸爸為什麼不撿些貝殼回來,讓自己開心一點。這回他跟了半天,才發現爸爸將那人的名字與當天的日期全部寫在沙灘上,然後就回家了!

兒 子一回到家,就忍不住好奇地問:「爸爸,為什麼你要把對你好的人的名字都寫在貝殼上,把得罪你的人的名字卻寫在沙灘上呢?」詩人爸爸回答:「貝殼值得珍 藏,當我看到那些美麗的貝殼時,就會回想起世界上原來有那麼多對我好的人,心情就會好很多。而至於那些不好的回憶,就讓它們像沙灘上的字一樣,讓時間的潮 流沖逝,不要讓它們繼續影響我隔天的情緒和工作。」

的確,記憶應該用在美好的事物上,如果用記憶來「修理」自己,讓自己活在痛苦中,那是一件最傻的事。當一個人心中有恨的時候,自己就是最大的受害者。這是一句很普通,卻也是最值得深思的忠告。

況 且,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完全人,我們都有犯錯的時候,也會有需要被別人原諒的時候:「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馬太福音六章十二節》「你們用 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路加福音六章三十八節》當我們希望天父「免了我們的債」時,先決條件必須是我們先懂得「免了人的債」,一個 不懂得學習寬宏饒恕的人,上帝也絕不會寬待他,說不定那一天還會板起臉孔來『討』我們的債,如同我們『討』了人的債。」那不就太划算不來了嗎?學習成為一 個寬宏饒恕的人。

別用記憶來修理自己,學習免了人的債,也免了自己的債。
原諒別人就是釋放自己。

知見必須正確 方法可以靈活

學 佛最關鍵的是把握住正知正見,正知正見要是不丟,方向就錯不了,遇到一切緣分,你就可以隨緣起修。修行不是板上釘釘,法無定法,絕不是非得這樣修,非得那 樣修,凡是死搬硬套地修,心量就拓寬不了,沒有一定的格式,隨著這個緣分的時候願力起來了,願力相續上了,就叫真正的修行,不要以為把誦經當成任務就叫真 修行,我得多誦點,誦得快一點,這樣的想法去誦經叫修行嗎?

想 管人的人都曲解了正知正見。凡是想管人的人、改變別人的人,這樣的人,你念多少聲佛號、誦多少經都枉然,白扯。想管人,想控制人的人都是魔子魔孫。魔子魔 孫都是這個脾氣,為啥說管人是地獄,怨人是苦海?因為這都不是正知正見,這都屬於違背因果,佛是用德行去感化,不是用管,感化和管是兩回事,感化是對方自 覺自願改正,存在這種管人的心態都屬於邪知邪見,邪知邪見持佛的名號根本契入不了佛的境界,住不了佛的真實慧。

這樣的人 一說話都特別高,我都已經證得了, 我都已經成片了,我都已經能看到很多很多,看得清清楚楚;而且,我自己認為很精進,都有個我,都有個我比誰都強。真正學佛的非常謙虛,平易近人,你傷害 他,他也不會生氣,他也會慈悲心對你,從真正修行人的嘴裏聽不到是非,哪個人都好,他肯定恭敬心、感恩心到位,正知正見肯定到位、合格,他不會這個講的 聽,那個講的也聽,安心正念,淨心才現。

你 不是想往生嗎?恭敬心合格,感恩心合格,再把握著正知正見,生活中落實普賢行,保證往生極樂世界!為啥?你已經是佛心合格,以佛心念佛,沒有一個往生不了 的!所以持名念佛,萬修萬人去,一個不舍,你就修的最次的,都帶業往生。真正事事無礙、樣樣清楚的,上品上生,花開見佛,這個一點不難。

你 就不肯吃虧,不 肯放下你的分別心,不肯放下你的那些嫉妒心,不肯放下你的面子,只考慮別人對不起你的感受,從不想你對不起別人的感受,所以說你有障礙,障礙都是自己設 的,外邊哪有障礙?我們既然瞭解宇宙的一切都是因緣果報的相續相,還有什麼障礙呢?內在的障礙自己清楚,精進的人你看不出來,分別心越來越少了,願力越來 越大了,你肯定是精進啦,大精進了。

學 佛絕不是消極學,那塊兒亂,這塊兒我煩,那個人說話不好聽,我躲著點兒,那個叫消極。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積極面對,用自己的悲心、自己的德行,用自己學 到的、知道的去感化他,去進行善巧方便的教育,這樣你的心量才會一點點拓寬。有的說:「我適應不了,他一撂臉,我就不願意看,我也不願意去,我也不願意跟 他說話。」

這個必須得改,你不願意看不行,不願意聽不 行,盡找那笑臉相迎的你業障消不了,我們一定要弄明白,明白了就好修,隨時隨地都能起修,幹啥都是修 行,修行無處不在,在那躺著的,在那唱歌的,你不瞭解他內在的含義,他這個心是如如不動的,他始終讓佛心起作用,行住坐臥不離「這個」,這個是啥?覺悟。

每當老伴罵你的時候,實在要是轉不過來,趕緊善巧地避開,就不要在跟前兒硬挺啦,出去,讓他自己在那罵去!出去跟同修散步也好、念佛也好,把心情念好了,再回去修行是活活潑潑的,你要是不知道靈活去修行,往往卡在某件事上,卡在某個人身上,最後停止不前進了。阿彌陀佛!

每日一故事 ~ 淨葉不沉


淨葉不沉

有一位年輕人覺得生活過的非常不順,聽到朋友介紹在遠方有一間燃燈寺,寺中有位名叫釋濟的得道高僧可以為他解除疑惑。

年輕人千里迢迢找到燃燈寺,一見到釋濟大師就向其訴苦說:「我只是讀書耕作,從來不傳不聞流言蜚語,不招惹是非,但不知為什麼,總是有人用惡言誹謗我,用蜚語詆毀我。如今,我實在有些經受不住了,想遁入空門削髮為僧以避紅塵,請大師您千萬收留我!」

釋濟大師靜靜聽他說完,微然一笑說:「施主何必心急,同老衲到院中撿一片淨葉你就可知自己的未來了。」

釋濟帶年輕人走到禪寺中殿旁一條穿寺而過的小溪邊,順手從菩提樹上摘下一枚菩提葉,又吩咐一個小和尚說:「去取一桶一瓢來。」

小和尚很快就提來了一個木桶一個葫蘆瓢交給了釋濟大師。

大師手拈樹葉對年輕人說:「施主不惹是非,遠離紅塵,就像我手中的這一片淨葉。」

說著將那一枚葉子丟進桶中,又指著那桶說:「可如今施主慘遭誹謗、詆毀深陷塵世苦井,是否就如這枚淨葉深陷桶底呢?」

年輕人歎口氣,點點頭說:「我就是桶底的這枚樹葉呀。」

釋濟大師將水桶放到溪邊的一塊岩石上,彎腰從溪裡舀起一瓢水說:「這是對施主的一句誹謗,企圖是打沉你。」

說著就嘩地一聲將那瓢水兜頭澆在桶中的樹葉上,樹葉激烈地在桶中蕩了又蕩,便靜靜漂在了水面上。

釋濟大師又彎腰舀起一瓢水說:「這是庸人對你的一句惡語誹謗,企圖還是要打沉你,但施主請看這又會怎樣呢?」

說著又嘩地倒下一瓢水兜頭澆在桶中的樹葉上,但樹葉晃了晃,還是漂在了桶中的水面上。

年輕人看了看桶裡的水,又看了看水面上浮著的那枚樹葉,說:「樹葉秋毫無損,只是桶裡的水深了,而樹葉隨水位離桶口越來越近了。」

釋濟大師聽了,微笑著點點頭,又舀起一瓢瓢的水澆到樹葉上,說:「流言是無法擊沉一枚淨葉的,淨葉抖掉澆在它身上的一句句蜚語、一句句誹謗,淨葉不僅未沉入水底,卻反而隨著誹謗和蜚語的增多而使自己漸漸漂升,一步一步遠離了淵底了。」

釋濟大師邊說邊往桶中倒水,桶裡的水不知不覺就滿了,那枚菩提樹葉也終於浮到了桶面上,翠綠的葉子,像一葉小舟,在水面上輕輕地蕩漾著、晃動著。

釋濟大師望著樹葉感歎說:「再有一些蜚語和誹謗就更妙了。」

年輕人聽了,不解地望著釋濟大師說:「大師為何如此說呢?」

釋濟笑了笑又舀起兩瓢水嘩嘩澆到桶中的樹葉上,桶水四溢,把那片樹葉也溢了出來,漂到桶下的溪流裡,然後就隨著溪水悠悠地漂走了。

釋濟大師說:「太多的流言蜚語終於幫這枚淨葉跳出了陷阱,並讓這枚樹葉漂向遠方的大河、大江、大海,使它擁有更廣闊的世界了。」

年輕人驀然明白了,高興地對釋濟大師說:「大師,我明白了,一枚淨葉是永遠不會沉入水底的。流言蜚語、誹謗和詆毀,只能把純淨的心靈淘洗得更加純淨。」

釋濟大師欣慰地笑了。




☆省思☆ 

淨葉不沉,純淨的心靈又有什麼能把它擊沉呢?

即使把它埋入污泥深掩的塘底,它也會綻出一朵更美更潔的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