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hoose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請多一點愛,少一點殘酷!

人。

這樣深刻的 傷,不要以為事後的道歉與加倍的寵愛就可以彌補!
或許你可以發誓永不 再犯,但是,偶爾,當你的愛人回想起你曾有的猙獰面孔與殘酷話語時, 相信她依然難免心悸。
這,是永遠也無法抹去的惡夢!
如果真的相愛,你怎麼忍心讓你的愛人在往後的日子裡承受這些不時會 竄上心頭的恐懼?
如果真的相愛,請不要說狠話,因為那一點也不酷!
別理直氣壯地說你的愛人應該了解這只是你的「習慣」,
因為,沒有人必 須包容這樣的「壞習慣」。

在愛情裡,請多一點愛,少一點殘酷!

心律法師:惡行可以掩蓋一時,卻不可能掩蓋一世

離開青青草原的灰太狼一身的輕鬆,我一定不會回來的!灰太狼開始了自己新的覓食生涯。
首先成為灰太狼目標的是一個牧羊人趕著的一大群羊,這是一群沒有思想的羊,這讓灰太狼很有失落感:沒有對手也不見的是件好事。

灰太狼一直跟在羊群後面不遠處,他既不快也不慢,因為他發現牧羊人是很強壯的,尤其是手中那件不知名的武器威力如何還不清楚。但是,灰太狼的執著和耐心是很有名的,他耐心地等待機會。

很長時間過去了,牧羊人反倒有點沉不注氣了,他對灰太狼說:「你一直跟著我們想吃我的羊,告訴你吧,你簡直是在做夢,我不會給你機會的。」

灰太狼堆起笑容,委屈地說:「您誤會啦,我不是想吃您的羊,我只是看著別人家的羊群都有狗跟著,而您卻沒有,所以我想做您的牧羊犬。您只要給我點吃的就行。」

「什麼?你想當牧羊犬?」牧羊人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你不是開玩笑吧!讓你當牧羊犬,那我的羊還不倒了大黴啦!」
狼一本正經地說:「尊敬的牧羊人,您這也太不相信人了吧?我可與其他的狼不一樣,我是吃素的,從不傷害任何動物。您看我跟了您這麼長時間都沒有傷害您的羊!請相信我,我會用行動來證明我的清白。」

牧羊人不相信,他依然十分小心地提防著狼。可是,一連幾天過去了,狼還是沒有任何行動,他一步不落地跟著羊群,幫著牧羊人維持羊群的秩序,不讓他們掉隊。終於,牧羊人覺得這只狼確實與其他的狼不同,再說,自己也真挺累的,添個幫手也好,乾脆就讓他當牧羊犬吧。

牧羊人雖然有了這個念頭,但是他並不十分信任灰太狼,於是他決定考驗一下這只狼。一天早上,他 假裝出去了,卻悄悄地躲在一個角落裏,偷偷地觀察狼的動靜。灰太狼早就看出了牧羊人的意圖,為了取得牧羊人的信任,他盡心盡力地維持著羊群的秩序。就這 樣,過了很長時間,灰太狼也沒有動作,羊群安然無恙。這次,牧羊人徹底相信了,他把灰太狼作為羊的守護者來對待,對他一點提防之心也沒有了。

一天,牧羊人有點急事需要進城去,他把灰太狼叫過來說:「忠誠的狼呀,我今天有點急事要進城去,你要忠於職守,好好地看住這群羊,不要讓他們跑掉,不能有半點差錯,否則我決不饒你。」
「主人,您放心地去吧。要是有任何的問題,您惟我是問!」灰太狼謙卑地回答。

牧羊人放心地走了,灰太狼望著他遠去的背影,奸笑道;「我等了這麼長時間,終於等到機會啦。親愛的牧羊人,對不起啦,誰讓你相信一個聰明的狼呢?」
說完,灰太狼沖進羊群飽餐了一頓之後跑遠了。

牧羊人回來後看到這種情景,心裏懊悔不已,說:「我真是活該呀,怎麼能相信一只狼呢?」

心律開示:也許,惡行可以掩蓋一時,卻不可能掩蓋一世。同理,善行也許不見得馬上就有回報,卻不會永遠沒有回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誰都可能犯錯誤,做錯事,重要的是做錯事後的態度。不怕犯錯,就怕犯錯後不知悔改。朝聞道夕死可矣,只要知錯能改,永遠不嫌晚。

聖嚴法師:把自我的立場放下

有一天,我在上課時說:「如果能放下自我中心,放下分別執著,就不會被煩惱困擾,這樣你就是有智慧、有福德的人了!」
有位學生問:「應該如何放下呢?」

我說:「只要你不認為有那麼多放不下的東西時,那就是放下了!」
佛法說的智慧不是姑息,而是在慈悲的原則下來處理事情。

自己與家人有衝突時,假使不能用佛法感化對方,也不可以用暫時妥協的態度處理;這時候,應當試著將自己抽離出來,不要想著對方是你的親人,不要把自己放進去,處理起事情就不會有偏差了。

我有一位弟子是醫師,他自己的孩子生病時,卻要請別的醫師診斷,因為他擔心自己下的藥量會有問題。這就是無法放下自我,才會沒辦法把自己的孩子當作一般病人。

我們如果能把自我的立場放下,不去考慮自己的身分、性別、年齡、地位、知識、貧富、貴踐,就會看到自己和其他人都是平等的。

如果要得智慧,那就要把自我放下,放下對自我價值判斷的執著,卻不是什麼都不要了。

一杯茶

一天一位學生帶著一杯茶去到他老師的面前,
茶中有著八分滿的水,
裡面還加了糖、胡椒粉、油等等其他調味料。
學生帶著這杯水和老師說:「老師,這杯水味道不好,你可以幫我讓它味道變比較美味嗎?
老師答:「好啊,我試試。」
這時老師把杯中的水倒了一些出來。
但這時學生驚慌叫了出來:「喔,老師,我不要把水倒出來。」
老師又想,那他還可以怎麼做。老師問道:「那我可以加入一些糖嗎?
學生再次拒絕說:「不,不,我不要加入任何東西,只要請你把味道變美味即可。
我只想改變口感,除此之外,什都不要改變。」
如果你是這個老師,你會想怎做?
這時老師心想,好,我知了,只有一個辨法。
老師回答學生:「那很簡單,我唯一可以幫你做的,就是祈禱。」
因為除此之外,老師做不了任何事。
一般人總是不喜歡改變,不喜歡放下自己原有的想法。
但他們仍然希望事情會改變。
他們等待一個永遠不會到來的奇蹟。
這時不管我們是不是老師,或只是他身旁的人,
唯一能做的就是為他們祈禱。
*******************************************************************
我想說,我們有堅持的惰性、及自大,
我們想要改變,可是很少願意聽進去別人的建議。
自大讓我們以為我們已經很好的,
當別人的建議一出口,我們很自然的反應就是推掉。
不想改,而且也懶得改。
但我們心中仍希望「所有世界上的好事都在我們身上發生」
但種豆得豆,
不先付出,哪來的奇蹟發生呢。
我喜歡這段故事,是可以提醒我。
常常我也易落入惰性及自大的陷阱中。
那種一種不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的心情。
當事情發生時,
我們總是第一時間躲起來,
不去想、不去改變,
但每次我都有深刻的體會。
其實躲比面對辛苦多了。
但我們卻常不自覺得一再躲和逃。
如果真的想要有好事發生,
請勇敢改變!

心律法師:什麼人與佛有緣

李明從小到大一直很順利,上學時候成績優秀,升學就業對他來說都根本不是問題;工作不久就結婚了,妻子是相戀多年的同學,大家都羡慕他們是金童玉女。工作幾年後,積累了一定的經濟、人脈基礎後,他就開始自己做生意,生意做得也很順利,成了同學朋友間的成功人士。

前幾年,先是金融危機對他的生意影響很大,損失不小;後來父親突然發病,他就把父親接到自己家中,方便照顧。可在這個過程中,妻子表現出了不孝順老人的一面,屢屢出言不遜,讓李明的父親住不下去。李明很是生氣,先是勸解妻子,後來就和妻子理論,家庭矛盾全面爆發。

父親終於還是回老家了,後來不久就去世了。李明每每想起,都覺得對不起父親,也就難免對妻子形之於色;再加上生意的不順,李明的心情很低落。
這時候的妻子,卻紅杏出牆,而且還正被李明給發現了。

萬念俱灰的李明,很想出家修行,徹底割捨人世間的七情六欲。可是,想起老母親,還有年幼的孩子,都需要他,就不知道自己該如何選擇了。

有次,與我相遇,李明就和我談到了自己的困惑,說等母親去世、孩子長大以後,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出家,讓我看看他與佛有緣沒?

我建議他看看這則故事:
「兄弟二人都立志遠遊修道,無奈父母年邁、妹妹年幼,老大家裏還有病妻,就一直未能成行。
某日,一高僧路過,兄弟二人要拜其為師,並將家中難處訴說一遍。高僧雙手合十,微閉雙目,喃喃自語:「舍得,舍得,沒有舍哪來得?你二人悟性皆不夠,十年後我會再來。」然後,飄然而去。

哥哥頓悟,手持經書決絕而去。弟弟望望父母,看看病嫂幼妹,終不能捨棄。十年後,哥哥歸來,口 誦佛經,念念有詞,仙風道骨,略見一斑。再看弟弟,彎腰弓背,面容蒼老,神情呆滯,反應遲鈍。高僧如期而至,問二人收穫。哥哥說十年內遊遍高山大川,走遍 寺廟道觀,背誦真經千卷,感悟萬萬千千。

弟弟說,十年內送走老父老母,病嫂身體康復。幼妹成家立業。但因勞累無暇誦讀經書,恐與大師無緣。
高僧微微一笑,決定收弟弟為徒。
哥哥不解,追問緣由。

高僧道:「佛在心中,不在名山大川;心中有善,勝讀真經千卷;父母尚且不愛,談何普度眾生?捨本逐末,終致與佛無緣。」
哥哥默然。

心律開示:正如高僧所言「佛在心中,心中有善,勝讀真經千卷」。活好當下,盡自己的義務,上孝父母,下育子女,縱在紅塵,亦與佛有緣。

修行八正道

修行正道大致包括以下內容,粗略註解如下:
一、正見
凡是合於規律,合於本性,合於中道的知見為正見。凡是以分別心來認識、判斷、處理事物的知見,都屬於偏知偏見。以分別心把一切事物分為善惡、好壞、是非、對錯等,然後執其一邊,排斥另一邊,這既是偏見。如果反對和攻擊另一邊,則屬於邪見。佛法是不二法門,看一切事物都是一不是二,沒有對立的法門,也沒有誰排斥誰,誰要消滅誰的事物。如果存在誰排斥誰,或誰要消滅誰的觀點,既是偏知邪見。

二、正思維
合於正知正見的思維屬於正思維。不分別、不攀緣、不執著、不煩惱的清靜思維屬於正思維。一切胡思亂想的妄念、邪念都不屬於正思維。

三、正語
古人講:「非禮勿言為正語」 。何為「禮」?符合道德為禮。在正知正見的前提下,凡是不符合正知正見的話不說。如大菩薩,不度眾生不開口,開口必利生。具體講,不說是非,不說人過失,不攻擊譭謗人和事物,不說廢語妄言,謂之正語。

四、正業
做利國利民,利益眾生的職業為正業。凡是破壞環境和道德的職業為邪業。如開賭館、吸毒、販毒、販賣牲畜、殺業、妓院、電子遊戲、電腦賭博、販賣黃色影視書籍、養畜生為賣給他人宰殺等,此類屬於邪業。

五、正命
所作所為都是光明磊落,沒有見不得人的行為,謂之正命。有五邪命:一是標異現奇(為圖名利搞一些違反常規的名堂,如現在社會上、電視裡推出的「挑戰者」之類);二是說己功德;三是佔相吉凶(給人看相算命);四是高聲現威;五是說人供養。

六、正精進
在正知正見的前提下修行「五戒 、「十善」 、「六度」等法,依八正道而精進修行為正精進。邪精進是修旁門左道,執著神通,執著修無益苦行,為有所求而精進等。

七、正念
時刻心繫佛、法、僧(覺、正、淨)既是正念。邪念是念偏見、念情愛、念私慾、念財、色、名、食、睡等。

八、正定
修四禪八定,一法不見,心如如不動為正定。邪定是執著定中境界,著相、著魔為邪定。

大修行者能代眾生消業嗎?~文/聖嚴法師

是的,有人作 如此說,大修行者能代替有緣的眾生受報。比如有人說,虛雲老和尚遭受雲門事件,拷問毒打,遍體鱗傷,幾乎致死,是代全大陸的中國人受難。又有說某某大喇嘛 或轉世者因害某種痛苦的疾病死亡,是為了替代全人類消業。或者某某大修行者,以種種苦行,如冬天雪中臥,夏天烈日下坐;或用其他的人為方式,來折磨肉體, 為了祈求某些人或人類大眾的平安、健康。其實這都是似是而非的見解,不是佛法的正見。
佛法所講的因果,是眾生共同的,各自造作不同的別業受別報,多人造作相同的共業受共報;造惡業受苦報,造善業受福報。例如眾人都吃飯眾人都能飽,眾人不吃飯眾人皆饑餓;一人吃飯不能使得眾人皆飽,一人不吃飯也與眾人的饑飽無關。所以說,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罪業各人消,正如《地藏經》說:「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 相逢,無肯代受。」
大修行者的修行力量,的確能夠影響其他的人:在某地有一大修行人,那地方的大眾都會受到益處;某時出了一大修行人,那一時代的人都會受到幫助,那是大修行者行持力的感 應及其言行的感化,使得大眾趨善避惡,使得鬼神調柔護持;但這也是由於當時、當地眾生的福德所感,而有大修行者出現,不是大修行者能代眾生消業。
如果大修行者 也發生災難、惡疾,那有兩種可能:一是聖人示現凡夫相,視同凡夫,受災受難,是為了能接近凡夫大眾,感動凡夫眾生;二是因為大修行者本身的業報所感,最後身的佛及羅漢還要受報,何況是一般凡夫階段的大修行者。有的是因精進修行,使天魔恐懼,或往昔的冤家債主現生於神鬼道中者發愁,唯恐大修行人,出離生死之 後,不再受其控制,無法索取所欠的債務,因此而有種種的大魔難、大疾病,紛紛降臨。也有由於大修行力,使得應墮地獄、畜牲、餓鬼的罪報,而以人間的災難、 疾病來抵償,稱為重罪輕報。所以大修行者的災難、疾病都是好現象,不過不是為了代眾生消業障。
至於代受果報、代消業障的觀念,是沿襲神教的思想而來。比如,耶穌基督是代世人贖罪而死於十字架上;中國的民間信仰也相信菩薩能夠代眾生消業障,比如,相信藥師佛既 號稱「消災延壽」,必能代眾生消業,或認為地藏菩薩入地獄度眾生,也就是為了代眾生消業;更有人為了父母及親人的消災、延壽,而有發願自己吃素、出家,或 者減壽、借壽等的信仰,這些觀念和做法雖出自一片好心,但和根本佛法的因果律卻不相應。
我們只能以行善、持戒以及大修持的功德力量回向眾生,使眾生獲益;就像是用鏡子接受到陽光,折射至黑暗的所在,使得本是黑暗之處,也能得到光明一樣。可是如果是盲者, 還是看不到光明的;能見到光明的,還是因為他有眼睛,那便是說本具善根的人,才能得到大修行者的幫忙。所以,佛教對於非理性的苦行以及借壽等的迷信行為, 不予贊成。
有人認為修行人或者是通靈的靈媒,能夠為人消業、治病、趕鬼、驅魔,這在民間信仰的層次,的確受到肯定。但是佛說定業不可轉該受的果報,必須接受民間信仰的宗教力量,雖也能夠有若干的功效,但是不能夠解決根本問題。
用咒術力或修 行者的心力,可為他人的業障做一時的阻擋,但是如果阻擋太多,或勉強阻擋,施術者或修行者的本身就會受到反擊而致疾病,甚至死亡;那好像是用三合板去阻擋 山洪爆發,必定也將被洪流沖走,這不是代眾生消業,那是他自己造業而受到果報。因他違背因果,雖存心做好事而使人家暫時不受報,事實上卻是天網恢恢,疏而 不漏,決沒有造了惡業,而能不受惡報的道理;違背自然,即是違背因果。
不論以咒術的神王之力或修行者的心力助人,必須基於相對的原則,那就是受助者的善根以及心向的轉變,加上修行者的咒力或心力才能產生正面的效果,那叫感應道交這還是在合理的原則下,所產生的效果,不是代為消業。

證嚴上人開示:體悟「三理四相」

天下災難頻傳,要時時戒慎虔誠,謹記佛陀的教法,體悟「三理四相」——物理有「成、住、壞、空」、生理有「生、老、病、死」,心理有「生、住、異、滅」。

宏觀天下,幾億年前的地貌、幾千年前的建築,而今是否安在?雖然「成」就了這樣的建築、這樣的地貌,但不是永恆的;「成」、「住」一段時間,終有
「壞」、「空」的時候。這就是「物理」四相——成、住、壞、空。

人的「生理」呢?有「生、老、病、死」四相。生命長短不一,生在什麼地方、世間緣有多長,人生是福是禍、是樂是苦……都要看過去各自造的因緣果報。

凡夫缺少定、慧,以致心捉摸不定,常在「生、住、異、滅」中。就如有人過去很發心、很虔誠,但一段時間後就退轉,這就是「異」——不同了;讓一念發心逐漸「滅」掉。「生、住、異、滅」就是「心理」四相。

人與人之間,愛、恨、情、仇複雜,恩恩怨怨難解,恩將仇報者多。心有貪、瞋、癡,外表看不到,卻會在行動中讓人感覺到。要如何引導?一定要有智慧;通達了「三理」——物理、生理、心理四相,就會更清楚道理。

「大時代需明大是非」,「是」就是道理,「非」則是邪道,要用智慧分辨——對的事,要堅持到底,再辛苦也不怕。

佛陀致力於引導人安定心靈,將空虛而充滿貪、瞋、癡的心態,導向「能仁」——心能定,運用智慧,就能發揮仁慈悲願,救度苦難。

天災人禍頻傳,讓眾生受苦難;加上人心複雜,真正是「苦中苦」。要慈悲付出,給予祥和安定的力量;付出之後,要有「平等慧」,才能解脫。

有了「平等慧」,心才不會執著「我能救人,我是多麼偉大、多麼了不起」;時時感恩一切環境的成就。以純真智慧精進付出,才能日日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