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ose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夢老談哪一個法門懺悔業障快?
9:11:00 PM |
Labels:
佛教浅谈 Buddhism
夢老談哪一個法門懺悔業障快?
佛 學 問 答
問:要懺悔業障的話,不知是持咒快?滅定業真言快?金剛薩埵快?還是念佛快?
答:都不快!怎麼樣才快?快的不是那些咒,是你的心,一樣的磕頭一樣的拜懺,人家在觀想佛像,觀想佛的聖號,懺悔自己的業障,這個頭磕下去,他業障就消失了,你光跟人家懺、跟人家唱誦,也沒有註意觀想,你這樣磕頭效果不大的。
為 什麼這樣說?文殊菩薩教授我們,你做任何事物,懺悔也好、發願也好、持咒也好、念經也好,你別忘了,你是用什麼心來念?如果發了菩提心,當你念這一部經, 你給誰迴向,誰就有感覺,他能得到,大家可以試驗看看。這個我經驗很多了,因為有的弟子他的病,醫生宣佈不能治了,判他死刑了,他可以拜佛拜好,身體又健 康了!你說他會不信嗎?別人看著信不信呀,他不管你信不信,事實就是事實。
我得直腸癌開刀的時候,給我開刀的醫生跟我講,他說:「師父,您最多活五年,」我現在活了十五年了,我八十幾歲開刀,2008年我回到台灣秀傳醫院,看見給我開刀的那位醫生。我說:「師父還活著!」他再給我複查一下,複查了三個地方,他講我這個五臟六腑,比開刀前時候還好!
這個問題就是我說的重點,看人家發心,發了菩提心,那個效果絕對不同,但是得真發菩提心,不要在利害關係上頭,那菩提心就沒有了。
懺悔業障的方法也是這樣子,業是咱們心造,罪業沒有體性,罪性本空,大家都是知道唯心造,不過自己修行時候,自己的我執、妄想都沒有了,連心都沒有了還要懺嗎?罪在哪兒呢?不要認為罪很重,罪沒有體性的,罪性本空唯心造。
對於這些,我們道友們有個大障礙,他一開口:「我罪業深重呀!」
那 就好了,你就罪業深重去吧!罪業本空唯心造,我現在心空了,罪業在哪兒存在?學法要知道用心,文殊菩薩教導我們,善用其心,你把心用錯了,那就沒辦法懺悔 了,罪性本空唯心造,心都沒有,罪還安立嗎?我們有很多道友,一提就說「我罪業深業,那你永遠出不了三界,能看破放下,那就行了。
問:老和尚慈悲,本人聽到法師說,必須清淨心念佛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請問什麼才是清淨心?
答: 法師跟你說的是不錯的,你必須以清淨心念佛,才能生極樂世界。我們請問諸位道友,如果你心已經清淨了,已經是佛,還須要念佛嗎?因為我們的心不清淨,假念 阿彌陀佛使我們心能夠清淨下來,這是對治的方法,如果我們心已經清淨了,修行就不要了,已經成了,我們就是不清淨,假念阿彌陀佛聖號,來使你心能夠清淨下 來。
什麼是清淨心?這個我跟你解釋一下。
什麼是清淨心?你自己問你看你心起什麼念頭?你坐這兒想,什麼念頭都沒起,因為你一念它,他什麼念頭都不起了;但是有個問題,看著這兒,唉!這個杯子不錯,我也去買一個,這是貪!看見那一個也想得到,看見那個你又生煩惱、想棄捨,這樣就不是清淨心。
你先搞清楚什麼是清淨心,清淨心,心到了什麼程度才是清淨心?你發菩提心,這一念,行菩薩道很長的,你看過《華嚴經》五十三位大菩薩,每一位的心都是通的。
要到達什麼地方才叫真正清淨心啊!成了佛了,成了佛才達到心清淨,釋迦牟尼佛得到清淨心才知道,原來的,什麼都沒有,不假修煉,何假修證,清淨心原來本來就是清淨的。
從這個道理上講,應該是我們心不清淨,才有佛說這些法,都是對治我們那個不清淨的心,來達到清淨心,清淨心是我們的目的,佛所說的法都是方便手段,用這些手段,來達到你清淨目的。
人生感悟~!
9:10:00 PM |
Labels:
智慧指点 Intellegence
人生感悟~!
不要抄近道,否則會白跑。
不要繞遠道,否則會遲到。
不要走邪道,否則會坐牢。
不要走黑道,否則會挨刀。
不要只想要,付出不能少。
不要急著要,一定要戒躁。
不要求回報,該到自然到。
不要急著到,心靜便無惱。
不要怕人笑,看誰笑到老。
不要怕辛勞,勤是傳家寶。
不要怕摔跤,起來是英豪。
有一種心態叫放下;有一種境界叫捨得;有一種幸福叫守候;
有一種智慧叫低調;有一種選擇叫放棄;有一種明白叫糊塗;
有一種心態叫包容;有一種快樂叫簡單;有一種美德叫微笑;
有一種幸福叫珍惜;有一種美麗叫自信;有一種感動叫分享;
有一種真情叫關愛;有一種溫暖叫感恩;有一種成功叫堅持。
【幸福箴言】
幸福,是用來感覺的,而不是用來比較的。
生活,是用來經營的,而不是用來計較的。
感情,是用來維繫的,而不是用來考驗的。
愛人,是用來疼愛的,而不是用來傷害的。
金錢,是用來付出的,而不是用來衡量的。
謊言,是用來擊破的,而不是用來粉飾的。
信任,是用來沉澱的,而不是用來挑戰的。
正確的佈施心態才有真功德
9:08:00 PM |
Labels:
佛教浅谈 Buddhism
現在有的居士遇緣不同,對佛法認識理解不夠,在學習過程中就有好多的不如法。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心態和怪事情,有幾種我想舉例說一下:
好 殊勝哦!人家竟然捐了那麼多來蓋廟,我一定要捐得比她多,功德比她大。今天這麼殊盛的日子,一定要燒頭香哦。這麼多大師,一定要挨著大師們坐,才能得到加 持啊。這位大師好厲害,懂得好多又能言善道,聽得大家如癡如醉的,我一定要做大師,懂得要比他還多,度的人要比他更多,得到更多的尊敬。
你每天學佛也是這樣學的嗎?你在興奮什麼呢?你在比較什麼呢?佈施、供養確實是功德無量無邊,但真正的修行是這樣子的嗎?你是為了得到更多功德而佈施、供養的嗎?在一邊作功德當中,是不是另一邊在大量的減損功德呢?你佈施的錢再多,能夠比南北朝時代梁武帝多嗎?
他當時大力建寺、齋僧、推展佛教,使佛教在當時盛極一時。他認為自己以一國之君,大量的在作佈施,而且自己率先勤修佛法,並將佛教普傳到全國各地,功德應該很大。
但 徹悟如來心印的禪宗大成就者達摩祖師一口咬定:無功德!這下子真是給一天到晚在追求功德的梁武帝一記重重的當頭棒喝了。花那麼多錢、作那麼多佛事,怎麼竟 然連一點功德都沒有?那怎麼樣才是「真佈施」 呢?有沒有「真功德」並不是由花錢多少、作佛事多寡等事相上來評斷的。重點就在於一個「發心」 !
梁 武帝雖然作了很多佛事,但卻經常計較、在意著自己所作的功德多少,就是因為著於這樣的一個「功德相」,而著相佈施與著相修行,因此都不是真功德與真修行 了。所以,當你在佈施蓋寺廟、齋僧或贊助法會等時,如果你是因為如此贊助有大功德而來發心佈施的話,那麼您不管花再多的錢,都會被你的「著功德相」 佈施所抵消,故非「真功德」。甚至於,如果你是因為不想捐得比別人少,在 「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面」 的偏差心態作祟之下,而想佈施得比別人多,想要把別人比下去時,那你真正佈施的功德不僅很小,而且由於你想把別人比下去,好勝、爭功德的錯誤心理,還可能 使自己將來墮入阿修羅界呢!
佈施是菩薩六度之一,乃成佛之方法。佈施的定義是以無吝嗇或舍得的心施捨,其關鍵在於佈施的心,而非佈施的物。
佈施有不同層次,若以利益眾生而發願成佛的心行施,這是成佛的因;若以為求解脫之心行施,此即成解脫之因;若以普通層面之利益他人的心行施,此雖不為成佛或解脫之因,但仍會帶來極多佈施之善果。
佈 施法門的直接果報是令我們今生及未來生不至貧乏,這包括了金錢、食物及藥物種種方面的貧乏不足。許多人以為學問、出身及智商是成為富足的人之條件及前提, 但我們若加以觀察,會發現很多人既有良好出身,又有很高學曆,智商又十分高,且比任何人都更努力,但他們卻一事無成。富足其實並不取決於上述因素,而取決 於業力及心態。若人富但吝嗇,其實根本亦說不上是真正的富足,而且難以得到快樂;若不肯佈施,甚至見死不救,或勸阻他人行施,今生及未來生皆不會有福報, 甚至極可能在未來生於餓鬼道之中。如果我們以良好的動機,又好好地作正確的佈施,便能得到福報,家庭也不會有障礙。
當 你學佛之後,一心想變得比別人聰明、有智慧,懂得比別人多,辯論時能辯贏別人,乃至於因為你有在學佛、吃素、持戒或者修持佛法等,對佛法理解一點點,便產 生我慢之心,有意、無意的看不起別人,好像別人都比自己低人一等,而自己感覺特別優秀。如此學佛修行,也不是「真修行」,而是在功德中摻毒,為自己將來種 下墮入阿修羅界的因種。
也就是說,當你每興奮一次,就「中毒」一次。因此,不管你修行得有多精進,也不管你修行的境界有多殊勝,你都是在修行累積功德中摻毒,故亦非 「真修行」。
那麼,到底應該怎樣作才是「真功德」 與「真修行」 呢?我們先看看佛陀在《像法決疑經》中所告訴我們一些依循的準則吧!
佛 陀說,他老人家入滅之後一千年,眾生開始進入像法時期,從這時期以後的眾生就都很可憐了。為什麼呢?因為一切眾生雖然勤苦修行,但不懂如來正理,因此所作 甚多卻獲報甚少。許多人雖然也是在作各種善事,但卻大多是求名、求利,不然就是要勝過他人(種「修羅」因),因此不是真心想要修行求解脫出三界。
像 法時期以後,不管出家眾或在家眾競相到處建寺蓋廟,因此寺廟、佛像處處都有,不僅山林曠野或城中馬路上有,就連巷子旁、髒臭穢惡之處也都有寺廟、佛像的蹤 影。寺廟雖多,有很多卻任其老舊頹廢無人管理。這時候大家雖花錢蓋廟、供養三寶,但對三寶卻不生敬重。也就是說,大家雖然花了很多錢在蓋廟、齋僧,但卻著 於功德相,求名、求利、求勝他,貪念佈施之功德大小。
佛陀又告誡我們,與其蓋了一大堆的新廟,又任其毀壞不管,獲罪無量,倒不如將一些老舊而破落毀壞的塔廟、佛像與經典,重新加以整治、修補,反而功德更大,其福甚多。這一點告誡,對已處末法時代的我們,真是一針見血,實在是值得我們深思警惕的啊!
此 外,也有眾生看到別人佈施作功德,為了名聲、為了面子,就是傾家蕩產也要花大錢來佈施,但是當他看到一些貧窮孤苦的人,卻對他們百般刁難與呵罵,還把人家 趕走,連一分錢都不給。佛陀說這種佈施的人,叫做「顛倒作善」、「癡狂修福」,是「不正修福」,這樣的人是非常可憐的,因為他們花費了大筆錢財,卻獲福甚 少。
佛陀進一步的說,如果有人以無量之身供養十方佛菩薩及聲聞聖眾,不如有人佈施畜生一口之食,後者的功德比前者大了百千萬倍以上。佛陀更明白指出「佈施」 的真義,他在許多經典裏面說到的佈施,主要是希望出家、在家人能修慈悲心,以佈施貧窮孤老乃至餓狗。
但是很多學生卻不解佛意,而專施「敬田」---佛法僧三寶,不施「悲田」---貧窮孤老乃至動物。在這兩種福田當中,以佈施悲田功德最大。雖然從外觀上看起來,佈施的表相都只是把錢拿出來,但隨著你發心不一樣,其結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當你又要佈施蓋廟、齋僧、贊助法會、打齋時,應該檢查一下自己的心裏,有沒有過多的興奮?有沒有要把別人比下去的心?是不是因為別人說這樣作功德很大,所以你才肯掏出錢來佈施?還是說,你是真心出於虔誠與恭敬,希望因為你的發心,使更多人得到佛法的幫助與利益而得到解脫!
修佈施,希望得大富,就變成福德。三輪體空,什麼希求都沒有,就變成功德。佈施要緊的是心地清淨,不著佈施的相。不要常念「我對哪人有恩,我對他有多好」,有這個念頭就變成福報,就不能得定。清淨心裏那個福,盡虛空、遍法界是你受福之處。心量大,沒有障礙,福就大。
在精進學佛之余,是不是也應該常常讓自己好好冷靜下來,放鬆身心,仔細看看自己背後推動你修行的那股動力,到底是貪與慢,還是一心求解脫痛苦無明以及一心為利益天下蒼生的所謂「智慧」與「慈悲」?因為只有悲與智雙運,才有可能讓你真正超脫三界之苦,究竟解脫!
修佈施是大慈悲,點點滴滴積資糧。
勸君舍得再舍得,淨生西方得自在!
阿彌陀佛!摘自 淨土修行必讀第四集
佈施—獲得幸福的秘密
9:08:00 PM |
Labels:
佛教浅谈 Buddhism
經常聽到有人說願意幫助他人,也就是佈施,也有許多人想求佛菩薩保佑平安或發財。其實,什麼是佈施,什麼是真正的佈施呢?佈施是不圖回報的施捨,也就是說無所求的真心佈施,才是真正的佈施。
真正的佈施是不要求任何回報 的。如果企望有所回報,就不是佈施而是交易了。我們在祈求佛菩薩保佑的時候,我們又付出了什麼呢?是否一心向善了呢?一個人佈施後,而蔭起控制受施者或受 施團體,是一種不正確的行為。佈施不要企望別人的感激。人類是善忘的,但他們也一定會感激你的佈施。真正的佈施是企望任何物質的回報:佈施者和受施者,同 樣的不需要為佈施而負責任何義務承擔。
佛教的佈施是一種崇高的道德意義:佈施讓人接受和理解慷慨的真正意義。有些人佈施是為了宗教的理由或信條,這種不正確的動機,不是真正的佈施。
佛教的佈施是抑制個人物質的貪著,從而獲得心的進長。一個人如果想獲得心靈上的進長,就必須無我地佈施;如果他有強烈的回報欲望,就無法生起正念,導致他更加的貪婪,一個人應該經常伸出援手,協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令他們獲得利益,令他們快樂。
當一個人在佈施時,不僅僅是 「身」的行動,「心」和「意」也一起行動。因此帶來的是真正的快樂。慷慨和佈施將使一個人獲得提升。一個慷慨的人以慈悲心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他 就是在佈施。當一個人在佈施時,生起的慈悲和善心,足夠控制自己的自私和貪著。佈施能生起智慧,佈施是佛教最重要的修行,因此也成為第一波羅蜜;是佛陀在 許多過去世中,尋求圓滿覺悟的重要法門之一。—個人常做佈施行,能獲得自我的提升和三寶的加被和護持。
人類佈施的東西太多了,對饑餓 者施予食物,對貧困者施予金錢。衣物、知識、技術、時間、精力,一切能利益他人的都可以佈施。他可以專心聆聽和祝福朋友;他可以不殺生,同時對那些生命垂 危的眾生伸出援手;他可以將身體的部份器官施予那些有需要者,如血液、眼角膜、腎臟等器官;有些人甚至以自己的生命作為佈施。在佛陀覺悟前的許多過去世 中,他不但佈施部份的身體,有時連生命也佈施出去,這顯現了佛陀的慷慨和慈悲,也顯現出人性的偉大。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