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hoose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在家居士如何學佛,哪種法門比較好?我怎么好象越學越迷惑?

佛教有三大語系,漢傳大乘佛教也有八宗之多,法門更是無量無邊。眾生煩惱無盡,所以法門也就無量。由于每個眾生的根機和悟性不一樣,佛陀為了適應不同根性的眾生,應材施教,對機說法,說頓說漸,說顯說密,說有說空,說大說小,說權說實,于是就有了八萬四千法門之別。

我 們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學習一一法門。作為一位在家居士,因為有家庭和事業需要照顧,更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再說頭腦瓜子也裝不了那么多的東西,所 以就要尋找適合自己的法門去學去修,這一點非常重要。法門找好了對機了,修學起來才會事半功倍,有所成就。我想你問題的癥結就在這里,為什么會越學越困 惑?那是因為你學得太多太雜了。今天聽人家說,禪宗可以見性成佛,就去修習禪法,明天聽說密宗可以即身成佛,于是就去修習密法,三心兩意,如同小貓釣魚, 不迷惑才怪。在學佛過程中,一定要實事求是,絕對不能好高鶩遠。作為一個初學者,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宗派或者法門下手,長時間熏修,一門深入,這樣才能有 所收獲。誠然,一宗(乃至一經)學通了,其它的宗(經)也就無師自通,一通百通。

退 一步說,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你如果沒有以上的問題,你這種困惑也是正常的,是學佛道路上的一個必經過程。我遇到好多象你這樣的弟子,跟你有著同樣的困惑 和不解。針對于此,禪宗青原禪師把修證的歷程分成三個階段:剛入道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修道時(由于困惑),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道時,見山還 是山,見水還是水。你現在處于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第二個階段,正是困惑和掙扎的時候,越學越疑惑,正常得很。不是說,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有時候合理的疑惑也是一件好事,繼續努力,我相信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黑的,但一旦解開心惑,你會有云開見日、轉迷成悟的一天。讓我們一起加油,阿彌陀佛!

勿見他人過,勿說他人過

一個真正修行的人是不見他人過的。如果見他人過,他人過就是自己過。說我這心裏挺平靜的,我沒有那樣。實際上你不知道,在你發現別人的缺點的時候,實際上 就已經是你的缺點了。這個事實、這個道理一般人他看不透。有人說我這心裏挺平靜,我心裏挺好,我今天挺樂呵呵的。但你只是這一時的感覺,或是暫時控制了自 己的想法,感覺到好,但你發現別人有缺點的時候——你已經發現別人的缺點,實際上你那個起心動念已經就是煩惱的概念了。

你看人在歡喜的時候,看別人總覺得都很好;如果心裏有了煩惱的時候,看到別人處處都彆扭。當一個人生起情感時,發現別人也充滿了情。這個情充滿了什麼呢? 好和壞的情。煩惱呢?也充滿了好和壞的問題。說自己好,他人壞,這都是煩惱,好、壞都是煩惱。只不過差別就在於自己願意領受或不願意領受的問題。有的人認 為自己現在心裏很平靜,看到別人好像在煩惱,這是我們一般人常見的、常犯的一種毛病。

但你不知道,人的眼睛所見都是虛妄的,看的並不全面。我們的眼睛只能看到前方,看不到後方,它不能做透視法,所以眼睛的功德是八百功德,它不能做到圓滿的功德。所以說我們想真正知道自己的時候,你必須前後都得有鏡子,才能看到後邊。

看見他人有過,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我們現在生出一雙眼睛來。你生出一雙眼睛就生出了一雙分別心來,眼睛就是你的分別心,眼耳鼻舌身意都是你的分別心。

什麼是你的分別心?只要是你眼睛看到問題、發現問題,那都是你的分別心。佛菩薩有沒有眼睛,眼耳鼻舌身意?他沒有。《心經》講得很明白,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這才是對的。所以說我們發現別人的東西,是用什麼在發現別人的東西?是在用煩 惱發現別人的東西。你發現別人的東西,本身就帶了有色的眼鏡,你是用有色的眼鏡才發現別人的東西。

我們想真正地瞭解自己,而且瞭解什麼是煩惱,你首先得放下你的眼耳鼻舌身意。說我這不成瞎子了嗎?你真正成「瞎子」就好了,關鍵就怕你不瞎,怕你耳朵不 聾,怕你不是啞巴。如果是「瞎子、聾子」,你這些東西全都放下的時候,它就不會起煩惱,也不會發現別人的煩惱。因為啥呢?三千世界都是你,如果你心不起煩 惱,天下太平。
    比如說有修持的人,我們如果到哪個有修持人的身邊,本來起心動念的,挺煩惱,過了一會兒煩惱就沒了。如果一個有修持、有定力的人,你不管多大的煩惱,到他 那裏,都能把你煩惱融化掉。我們就是沒有融化好,就起了煩惱。所以起煩惱並不在外面,完全在於自己。所以第一條:永遠不見他人過,永遠理解別人。

你說,這個事實就這樣,我的眼睛它就在起作用,我就能看出一些問題,他就是不如法……你應該知道,那是無始劫來,你那個眼睛的毛病——眼病。佛在《楞嚴 經》中不講了嗎,那個燈光為什麼有個圈?究竟是那個燈有個圈,還是你眼睛有個圈?最後發現是眼病的關係,眼睛醫好了,那個圈就沒了,是不是?什麼原因?那 個圈並不是燈出來的圈,是我們眼睛帶來的圈。

什麼叫眼睛帶來的圈?就是我們心裏有個煩惱的種子在那擱著,它必然要發現別人毛病。

因為我們思想的變化才發現別人毛病,什麼思想?比如說我們現在出家,我們修道了,我們持戒了,我們看人不持戒的,我們就煩。「你怎麼不持戒呢?你怎麼不好 好修行呢?」我們就看出人的毛病了。如果我們沒有出家的時候,就發現不了這些毛病,還認為挺好。但這個沒發現,它也是不正確的,這個發現反而是順著善法 走。這些東西都是逐步的,一步一步地認識。但總的來說,煩惱起來不在外邊,在內心。發現別人錯誤的時候,你應該勇敢地承認是自己的錯誤,而且先檢查自己, 先懺悔自己,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過去我們說的修忍辱,什麼叫忍?叫忍無所忍。沒有能忍和所忍,沒有外境,能忍的「我」和所忍的「他」都不存在,這叫能忍,這叫忍。所以你只有這樣地認識問 題,才能真正的發現問題。張口絕對不說他人過失,不管什麼時候心裏都不要有這種念頭。有這種念頭,煩惱肯定起來。你越是沒有這種念頭,越沒有煩惱。

說這樣的話,我不糾正他的錯誤,我不去制止,有的事不就搞壞了?實際上剛開始呀,因為你不能轉境,等你心裏真不起這種念頭的時候,這些現象它就會消失了。 這種現象就是因為你提前有個種子擱那裏,非表演給你看不可,叫你發現問題。當你發現問題的時候,這是第一步,你覺得還挺清淨;第二步呢,發現別人這麼多問 題,事這麼多,這是第二步;第三步你就生氣了,你幹嘛這樣式呢?第四步你就受不了。

發現別人問題的時候,已經是煩惱的生起。這個應該這麼認識,發現別人問題即是煩惱的生起。不管發現別人的長處或短處,都是煩惱。因為我們有了人相、我相、 眾生相,就已經起了煩惱。因為有了人相就和你產生了對立,是不是?你產生了對立面。你發現了他,就發現了你,因為你發現了別人,我就生起來了,是不是?那 我從哪來的,就因為發現了別人才感覺到我的存在,如果沒有別人的時候,我就不存在了,是不是?所以說我們現在就犯了一個很大的毛病。

生氣了,你說這人他怎麼那樣,太影響我了。當你發現別人的時候,不管是好的壞的都是你的煩惱。你看今天好,明天好,後天就不好了。在他身上好,在另一個人身上就不好了,產生了分別。所以說好壞都是對立產生的,只要有一方面能立起來,另一方面必然要生起。

為什麼說發現好壞都不對呢,我們容易上哪個當呢?壞的我們知道,我們不跟他學。但是我們發現別人好的地方,就要進行對比。這個人是真修持,真好,我得跟他 學,你看他打坐打得多好,他現在誦咒誦得多響,太好了!這人真精進!當你發現別人好處的時候,同樣你看那個人不精進,轉過臉,另一個人就不精進了,等會又 發現其他人也不精進,最後就剩那麼一個精進的人。到最後發現那個精進的還有點毛病,結果誰最好呢,就是自己好。轉來轉去,轉幾天就轉到自己最對。所以說轉 個圈就把「我」顯露出來了,所以這是一場騙局。

所以我們在修行中千萬別發現別人的存在,不發現別人的存在。我們應該是諸法空相,諸法都能空相,要遠離一切相。而且所有人都是自己前生父母,未來諸佛。什 麼是你的前生父母,未來諸佛呢?都是你的法身,你還有啥煩惱可說的?是不是?這才能把問題解決。如果你不這樣,只能隨著一般的善法走。你想達到究竟這一塊 就很難,早晚還得有一個迂回的地方,你不如一下觀到底,學最究竟的法,這是最理想的。

繪圖欣賞

佳人在水一方

寧靜淡泊…

小人與君子



是小人,歡喜君子犯過,唯恐天下不亂也;
是君子,恥聽小人之惡,不忍世間紛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