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hoose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宣化上人語錄

       

證嚴法師靜思語(漫畫)

在家人修家庭和睦是最實在的修行 . 堪布達真.

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心,你要知道這都是自心的顯現、自心的變化。我們能在日常的生活、工作當中,接待人、處理事的時候把握住自己的心,那樣的話就好了。一切殊勝圓滿、清淨平等都在我們的生活工作當中。我們的生活圓滿了,工作圓滿了,這才是真正的圓滿。如果我們的生活沒有圓滿、工作沒有圓滿,我們另外得到一個圓滿有什麼用?

        
家庭不和睦,天天吵吵鬧鬧,你還想得到解脫是不可能的。身體不健康,天天有這個病、那個病,那也還是不圓滿;工作不順利,總有事,這也還是不圓滿,你修行還是沒有到位。身體、工作、家庭都越來越好了,那個時候才有修行。

        
家庭有問題,不那麼和睦,你要去找這個原因,原因是什麼?肯定是自己的問題。你肯定沒有完全地把家人當成佛,把他放在自己的頭頂上。現在我們修慈悲心、菩提心,修慈悲心是你一定要把眾生當作自己的父母,修菩提心是你一定要把眾生當作佛。家庭不和睦的時候你肯定沒有做好,如果你真正把他放在自己的頭頂上,把他當作自己的父母,當作真正的佛,那個時候他對你怎麼都行。現在你肯定沒有做到。所以我們要努力去做,這也有過程,慢慢就做到了。如果你真正那麼去尊重他、照顧他,他不可能不被感化。如果你把他感化了,那個時候他也會有真心。

        
我們是學佛的,天天都說要發慈悲心,家裏這些都是眾生——與自己最有緣分、最需要自己照顧的眾生,你卻不去照顧他,不去關心他,不去尊重他。他成為你的兒女、他成為你的家人,這也是一種緣分,他是最需要你的關心愛護幫助的眾生,你把這個眾生忘了,那你怎麼發慈悲心?都是眾生,但是他不一樣,他是現在最需要你的,別的眾生不是最需要你的。最需要你的是誰?就是你身邊的這些人,你的家人你的兒女。你得懂得這個道理。

        
現在很多人都說,我對外面的人行,但是對家人不行。這是什麼原因?你對家人不行你徹底沒有慈悲心了,你對與自己最有緣分、最瞭解、最能接觸的眾生也沒有度化,你想度別的眾生是不可能的。這都特別重要,但是人都這樣,我學佛修行,家裏也不管了、孩子也都扔了,還繼續天天跟他們吵鬧,認為我學佛了、你不學。你要好好的想一想,這也太過分了吧?現在還執著形式上的東西,總是放不下這些!如果你真能夠放下了,沒有必要天天爭吵。好好的愛護、照顧自己的家人,這些身邊的眾生,慢慢擴大,擴大到一切眾生,這是最實在的修行。別的哪有什麼眾生啊?哪有什麼佛啊?這都是眾生,也可以說是佛啊,你幫助他們、照顧他們,也可以說是幫助眾生、照顧他們;你尊重他們,他們都有佛性,你也是尊重佛了。

                     

        
我們都是修大乘佛法的人,尤其是修密宗、修大圓滿法的人,一定要有五種圓滿的基礎。連這個境界都沒有,你想修大圓滿法,這是不可能的吧?自己在家裏的時候也是五種圓滿,你自己的家、自己的屋子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自己的家人就是無量光佛阿彌陀佛,自己的親朋好友就是蓮花部的尊眾,自己的生活、工作都是大乘法、大圓滿法啊!除了自己的家以外沒有西方極樂世界,除了自己的先生、太太以外沒有阿彌陀佛,你應該去尊重他,你不是信佛的麼?你不是信阿彌陀佛的嗎?這些都是佛講的道理。

        
不是把不清淨的東西觀想為清淨、不圓滿的東西觀想為圓滿,而是本來清淨的東西觀想清淨、本來圓滿的東西觀想為圓滿。雖然我們還沒有達到那個次第,但是一定要這樣明觀。你還沒有明白這個道理這很正常,但是你要去觀察,要去思惟。
                 
       在修行人中,普遍存在這樣的現象:我們與外人能夠相處好,與家人卻相處不好;我們對外人很慈悲,但是對家人卻不行。為什麼會這樣呢?怎麼才能改變?

       
答:很多人都說:我對外人挺好,別人對我的印象也很好;但是我對家人不行。對其他人我有慈悲心,但是我對家人始終發不出來慈悲心。這就說明了你沒有真正的慈悲心,你沒有修行。因為別人還不瞭解你,你在外人面前偶爾說幾句好話,關心關心、照顧照顧就行了,不用經常裝,這沒什麼可難的。難在哪里?對經常接觸的人要持之以恆地付出、照顧、關心,才是真正的難處。你能感化他,才是你真正的進步。
        那些外人跟你不經常接觸,不太瞭解你,也不怎麼需要你,所以沒有什麼矛盾和衝突。家人不一樣,天天接觸,互相太瞭解了,太熟悉了,你如果不是真心對他們好,就很難相處。其實你跟家人在一起的心態,才是你真正的心態,真正的面目!對外人挺祥和,這都是裝的!裝模做樣,花言巧語,你已經欺騙眾生了。
       發慈悲心、菩提心的時候要慢慢擴大範圍,尤其是實際去做的時候更要按次第,從自己身邊有緣的眾生做起,無緣的眾生你想度也度不了,想幫也幫不了。他成為了你的親人,這也是一種緣分。現在我們都修慈悲心和菩提心。修慈悲心是你一定要把他人當作自己的父母,修菩提心是你一定要把他人當作佛。這也有過程,我們要努力,慢慢地就做好了。
                         

有些修行人夫妻關係處理不好,

           過不下去還離不了,怎麼辦?

        最好是能超越這一切,就是要開悟證悟,要明心見性。你真開悟證悟了,明心見性了,你就不會受外界的影響,同時也能把所有這些矛盾和衝突化解掉。如果修行沒有達到這樣的層次,就要轉變因果。轉變因果就是斷惡行善,斷一切惡業,行一切善業。 
       佛在經中講過,夫妻不和這是曾經邪淫的果報。想改變這個因果,就要受持戒律,斷除邪淫,這個時候更不能犯戒,更不能做那些不道德的事情。有些人這個時候把握不住,又犯戒了,將來會有更嚴重的惡報。 
       學佛的人不能怕現世的報應,要怕造惡業、種惡因。你種下了惡因,將來就要感受果報。種了一次惡因,將來感受果報的時候,不是感受一次兩次,而是無數次的,是千倍萬倍的報應,而且越來越增長。所以真正有修行的人就怕造業,不怕現世的報應。 
       你真想解脫,真想解決這些問題,最好是明心見性,最起碼也要斷惡行善,尤其是斷除邪淫。要好好受戒持戒,這樣才能轉變因果。這是唯一的方法,做不到就沒辦法了,只能自作自受。佛講得清清楚楚,以前造的業,尤其是自己的行為不正,現在就要感受這樣的果報。所以應該懺悔往昔所做的惡業。 
       做懺悔最起碼要具足四種對治力。四種對治力中有返回對治力,就是下定決心,從今以後縱遇命難也不能犯這樣的錯誤。如果你當時下不了這個決心,懺悔也能減輕點業障,但是不能徹底消盡業障。你當時能下這個決心的話,才算是比較圓滿的懺悔。 
       決心特別重要。也許你以後還會犯同樣的錯誤,但是懺悔時必須要有這樣的決心。如果當時你有決心,過後由於煩惱或業力,又沒有把握住,沒有控制得住又犯了,這也沒辦法,只有再重新懺悔。 
       任何事都是,我們下決心以後要儘量做。但是肯定也有做不到的時候,也有做錯的時候,這需要重新如理如法地懺悔。我們是學佛修行人,在這個過程中,儘量要圓融,要容納,儘量不要傷害對方。你盡心盡力了,緣分到了也只能隨緣。
                       
      婚姻的事,有的想結不敢結,有的想離不敢離,心裏很痛苦,這也是自己放不下。該結還得結,該離還得離,這是緣分的事。有修行了能解決,沒有修行怎麼也改變不了,只能隨著緣分走。 
       什麼事情都是,最好保持自然。你特意離婚這是錯誤;你執著不離婚這也是錯誤。該離就離,該過就過,要把握這樣的狀態。但是要保持適度也是很難的,有智慧才能把握得住。什麼時候該離,什麼時候該和,沒有智慧就分不清。這就是我們現在要學的。 
       也不是學佛的人堅決不能離婚,也不是學佛的人必須要離婚,一切都要隨著緣分走。我們要盡心盡力,儘量別傷害對方,別傷害眾生。我們對這些眾生,沒有什麼惡意,在不自私的情況下怎麼做都行,不會造業。如果是惡意的,特別自私地做肯定會造業。自己最清楚自己,自己看看,我們想離婚或者是不離婚,是惡意的還是善意的?是自私的還是利他的?如果是為了對方,就沒有什麼罪過。你為了自己的利益堅決不離,這也是造業。 
       任何時候都要觀察好自己的心,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這是最重要的。剛才我們講的超越因果,轉變因果,都在這裏。把自己的心態把握住了,會取捨就行了。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裏,不用考慮那麼多。但是我們現在總是考慮很多。 
       現在很多人,不管是大人物還是普通人,都是為了各自的名利。結婚離婚也是這樣,根本不觀察自己的心態,不調整自己的心態,而去考慮這邊、考慮那邊,總是想不開。很多人都是為了面子,為了各種利益,都是自私的。其實把自己的心放平放正了就行了,對一個有修行的人來說很簡單。 
       看自己的發心動機,你今天要離婚是為了什麼?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對方?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眾生?你如果是為了對方,為了眾生,不自私、不自利,沒有惡意的情況下,不會擔因果,離婚也是個好事,也是一種行善。你自私自利,是惡意的,也不考慮對方,只考慮自己的名利,怕失去自己暫時的利益堅決不離,你是在造業!你為什麼不離婚,或者你為什麼離婚?看自己的心,你是最清楚自己的,不用問別人。 
                  
       大乘佛法完全看發心和動機,不看結果。佛經裏講得清清楚楚,大乘佛法是心地法門。什麼叫心地法門?動機善一切善;動機惡一切惡。小乘不一樣,不只講動機還要看結果。因為他還有自私自利,心不是完全清淨的,所以還要看結果。大乘佛法就不用,只要完全是為眾生的。比如你一點點也不自私,完全是真心實意地為對方做事情,對方也知道你是真心的,萬一做錯了,結果不好他也不會怪罪你,就是這個道理。 
       其實結婚、離婚沒什麼。但是我們這些凡夫把世間的瑣事看得特別重。結婚是大事,離婚也是大事啊!所以它們的變動對我們的打擊特別大。但是對一個修行人來說,這都不算什麼事,都離不開痛苦的本性,都離不開無常的本性。對於有修行的人來說,都是小事——世間的瑣事,無所謂。一切隨緣,緣來緣去,緣聚緣散;該聚聚,該散散;該來來,該去去。沒有什麼,這是很正常的。有智慧的人就是這樣。 
       夫妻再好也就是一生一世幾十年的光景,很短暫!這是按時間來說。按事情來說,夫妻之間除了學佛修行是大事,除此以外沒有什麼大事。 
       這就是我們剛開始講的超越因果。已經超越了這一切,就不會執著這一切,所以對他來說不會有任何的障礙。現在我們這些人當中也是,有的夫妻兩個,一個有修行學得好;一個沒有修行學得不好。沒有修行的,就整天煩惱痛苦;有修行的,也不煩惱,也不痛苦,而是看著對方可憐。這是有修行與沒有修行的差別。在同一個環境裏,面對著同樣的事情,一個煩惱,一個幸福;一個痛苦,一個快樂。不僅不煩惱不痛苦還可憐他,還想救度他,這是菩薩行。有修行與沒有修行的差別,不在於是否有神通,不在於是否有能量。其實剛才說的那些才是最大的神通,才是最大的能量。 
       內地的情況比較複雜,夫妻之間,有的家庭是男的信佛而女的不信;有的是女的信佛而男的不信。這個情況要注意。學佛修行不會影響你的工作,不會影響你的生活。既然不影響工作和生活,也不會給對方造成不利的影響。如果你因為學佛修行給對方造成了不好的影響,那你肯定有過錯,肯定有不對的地方。 
       你要學佛修行,但是也要看具體情況,時間要把握住。去做一些功德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能因為學佛修行影響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你特別執著家裏的佛龕、佛像,然後什麼也不顧,整天誦這個念那個的,對方肯定受不了。如果對方不反對還行。對方還不是特別同意,你就不能太執著這些,太自私地去學修。 
       隨時隨地都可以修行。包括擦地,洗臉刷牙,做飯吃飯,都可以變成修行。打掃衛生、洗臉刷牙,做飯吃飯這都很正常,過日子麼!平時也是,年紀大的叫老伴兒 老伴兒,就是伴兒麼!你也不能總不陪著他,你也應該跟他聊聊天。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也要發心。你陪他都是為了他好,也不是貪著這些,而是為了救度這些有緣的眾生,這不會有什麼過失。 
                  
       以前佛派舍利子去度化皇宮裏的眾生,舍利子去了以後整天給他們講法,領他們念誦,結果大家都接受不了。舍利子實在無法度化他們,只能返回。佛陀派文殊菩薩再去。文殊菩薩到了皇宮裏,沒有給他們講什麼,也沒有帶他們念什麼,就是陪他們吃喝玩樂,最後把他們都度化了。這是方便麼,文殊菩薩不是為了自己吃喝玩樂,也不是貪著于這些,完全是為了眾生。 
       為了救度與自己最有緣分的眾生,你吃喝玩樂都行!但是要看你的心態,找藉口不行。現在有的人找藉口,本來是他自己想喝酒,卻說,為眾生喝!本來是他自己想吃肉,又說,為眾生吃!這樣就是貪著於這些,是自己想吃想喝卻找藉口,這肯定不行,肯定會造業。有的人自己真不想幹這些事,但是沒有辦法。不是自己貪圖這些,完全是為了對方,這就不會造業。 
       自己一定要把握住,別人愛怎麼說就怎麼說,無所謂。現在不信因果的人很多,我們都是學佛的人,學佛的人是講因果的。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權利再大,實力再雄厚,長得再漂亮也沒有用,在因果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你再聰明也欺騙不了它,再厲害也對付不了它。我們最要害怕的就是因果,別的都沒有什麼可怕的。 
       取捨因果非常重要。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不會有浪費,不會有差錯,都在我們的阿賴耶識當中記得清清楚楚。不是不報,時候沒到。所有的這些,不管是善還是惡,到時候一定會現前,一定會報應的。報應有過程,因緣具足的時候果報才會顯現,之前不會隨隨便便的顯現。就像播種,有的要好幾年才能結果,有的幾個月就能結果,有的幾天就能結果。因果也是,有的現世現報,有的來世再報,有的可能要很多生生世世以後再報。比如我們今天做功德了,做善業了,再微小也有果報,但它不一定什麼時候結果。雖然做了非常微小的善業,但是惡業做得多,肯定會先下地獄,在地獄裏感受很多劫的痛苦,最後慢慢才托生為人,才顯現善的果報。
                         
       因果不會有差錯,不會浪費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種的是瓜,不可能收穫豆;你種的是豆,不可能收穫瓜。首先把這些道理弄明白。如果什麼也不懂,你怎麼取捨因果,怎麼修呢?聞思修特別重要,這是有次第有程式的。有的人說不用聞思,直接修就行了,那是不可能的。你要先聽聞,然後思惟,弄清楚了再去做,這樣才不會做錯。沒有聞思直接去做,一定會做錯的。什麼叫盲修瞎煉?沒有聞思地修,這叫盲修;沒有聞思地煉,這叫瞎煉! 
       不僅僅是我們學佛,就是學世間的學問,想知道世間上的道理,也需要聞思。佛法和世間講的道理是一樣的,都需要牢記在腦子裏,融化在血液中,落實在行動上。你要先把這些道理弄明白,然後在實際行動中去做,這才是修行。 
      包括結婚離婚,家裏這些瑣事也是這樣。都變成學佛修行了,那就不是瑣事而是大事了。如果沒有變成修行就都是瑣事,沒有什麼意義。什麼事情都一樣,都離不開痛苦的本性,離不開無常的本性,離不開空性的本性,都是如幻如夢的。你看電視裏演的那些有意義嗎? 
      佛講得多好,如果沒有智慧,結婚、生孩子、上班工作都離不開痛苦。結婚是為了快樂,生孩子也是為了快樂,結果都變成痛苦了。沒有結婚還沒有那麼多事,結婚成家事就多了。沒生孩子還行,沒有那麼多負擔,一旦生孩子了,就增加了負擔,增加了煩惱,增加了痛苦。就像佛講的那樣,都離不開痛苦的本性。哪個不是苦? 苦苦,變苦,行苦,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不欲臨苦……都離不開這些苦。 
       然後佛講了無常。一切諸法都離不開痛苦的本性,離不開無常的本性,都是如幻如夢的。這三個道理弄明白了,才是看破,才能看淡;你把這些事看破了,看淡了,才不會執著,才放得下;真放下了,才是解脫,才能輕鬆自在。 
       如果結婚、離婚這些家庭的瑣事引起了你的煩惱,你就沒有修行了。真有修行的話不會這樣。你有看不慣的事,說明你沒有智慧;你有看不起的人,說明你沒有慈悲心。有慈悲心的人,不會有看不起的人;有智慧的人,不會有看不慣的事。在已經開悟、證悟的人的境界裏一切都是平等的,沒有好與壞的分別。但是對沒有開悟的人來說不是這樣的。沒有開悟就是沒有智慧,沒有智慧的時候肯定有好和壞,有好人和壞人,有好事和壞事,有好和不好的分別。有娑婆世界也有極樂世界;有善也有惡;有菩薩也有凡夫的分別。這都是自己的心。

最好別生氣 身體會留下痕跡

愛生氣的人很難健康,更難長壽。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免不了要生五種氣:閒氣、怨氣、悶氣、賭氣和怒氣。我國首批國醫大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程莘農 教授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要養生,關鍵就要會生氣,會散氣,如果氣散不掉,很多疾病都會由此而發。
 
五種氣最好別生
退休後,為了排解寂寞,許多老人每天都樂意到小區花園找朋友扎堆打牌,雖說不輸房不輸地,但玩起來那爭強好勝的勁兒,常常因為出錯一張牌或多說一句話,就爭得面紅耳赤,甚至氣得血壓升高。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生閒氣”。商務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對“閒氣的解釋是為無關緊要的事情生氣。中國健康教育首席專 家洪昭光 教授說,一個人健康與否,很大程度上跟心理狀態有關。心態不好,沒氣找氣的老人更愛生病。
怨氣來源於一種怨恨的情緒。 20097月,媒體報道,家住甘肅蘭州市的七旬老人閻政平,在其居住小區附近的人行橫道上,對過往違章車輛投擲磚頭近30次,砸中14輛。老人為什麼產生這種過激行為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律系 余淩雲 教授指出,這是一種情緒的發泄,來源於對違章駕駛危害生命的痛恨,也就是一股怨氣。
悶氣多發生在夫妻之間,兩人一生氣就沒完沒了,誰也不和對方說話,繃著臉,陰沉沉地總不見晴天。這種悶氣也是一種冷暴力,無形中會對人體進行傷害。衛生部生命倫理專家組專 家袁鐘 教授說,夫妻間生悶氣最傷害身體。
人們經常由於不滿意或受指責而賭氣。每個人大概都會有賭氣的時候,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新聞報道,某男子由於不滿銀行排隊時間過長,就分100次,每次1元,取出100元錢。這種賭氣的結果,往往最受傷的是自己。
對於性格急躁的人來說,很容易爆發怒氣。袁鐘指出,怒傷肝,憤怒使人肝氣不舒、胸悶、胸肋脹痛。這種氣如果不加控制,危害最大。 
身體會留下生氣的痕跡 人之所以會生病,最原始的一種根源就是生氣,這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說明。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常務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 張國璽 教授指出,生一次氣毀一次健康,生氣導致的疾病與由風寒暑濕等外因導致的疾病不同,會直接損傷五臟功能,發病更加嚴重。
長期生氣的人,會在身體上留下不同的痕跡。從外表看,脾氣火暴,經常處於發怒狀態的人,多數會禿頂。嚴重的還會使頭頂變尖;程度輕點的,則會在額頭兩側形成雙尖的M形微禿。美國《洛杉磯時報》也報道,愛生氣的人容易長色斑,而且腦細胞衰老明顯加快。從中醫角度分析,發脾氣時,氣會往上衝,造成頭頂發熱,導致脫髮。嚴重的暴怒,有時會造成肝內出血。如果血吐不出來,就會留在肝內,一段時間內形成血瘤。
生氣導致的肝熱,繼而會影響到肺,肺熱一個嚴重的後果就是失眠。張國璽說,他在臨床上曾遇到過一個五天五夜無法成眠的人,就是生氣造成的。血氣較差的人氣往下沉,形成腹部脹痛,會讓人誤以為是腸胃問題。
如果生了氣散不出來,比如悶氣,往往會在胸腹形成中醫所謂橫逆的氣滯,很可能導致婦女乳腺小葉增生和乳癌,也可能造成十二指腸胃潰瘍,嚴重的會引發胃出血
愛生氣的人還易得癌。袁鐘介紹,北京有個抗癌俱樂部,成員都是癌症患者,他們思考後認為,氣、急、累正是他們患病的真正原因
 
在體內更順暢
當人生氣時,氣流在體內處於一種紊亂狀態。袁鐘介紹,要想養生,必須讓氣流和諧順暢起來。中國中醫科學院養生學專 家羅衛芳 教授也告訴記者,調神順氣養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難得糊塗。還沒發生的事,別想太多;正在發生的事,別過於困擾;已經發生的事,就由它去吧。
二是順應季節。春季活潑,夏令暢達,秋天恬靜,入冬則藏而不泄。讓精神隨外界環境而變化。
三是節制情感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
四是要有精神寄託
。可以欣賞音樂,也可以養花弄草。老人只要有了精神寄託,就會對生活充滿信心,減少不必要的生氣。此外,過於愛生氣的老人,也有可能是患了老年抑鬱症。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60歲以上老人患老年抑鬱症的幾率為7%10%,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老人,發病率更高達50%。這樣的老人要想調整心態,每天一定要做到 325大笑 3分鐘,笑可以緩解疲勞、減少壓力,幫助肺臟擴張、促進消化,讓抑鬱慢慢減少;忘卻煩惱5分鐘,告訴自己人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放下煩惱會感覺無比輕鬆。生氣不超過2分鐘,要記住,惹你生氣的人,不要氣他,原諒別人也就是原諒自己

妙蓮老和尚: 以禮度眾生 度生先結緣

以禮度眾生
我們為眾生做事時,遇到善根深厚的人當然好;善根差一點的,不來幫忙事小,還不高興呢!那也要同他結緣喔!化解彼此的不愉快嘛!為什麼他不來護助、看到善事還不歡喜?這是缺少了緣,我們要想辦法,緣是人創造出來的;人與人之間各種的親厚關係也是一樣啊!
世間人嘛!沒什麼不好結緣的。大家彼此談談、客氣客氣,你敬重我一尺,我敬重你一丈;你敬重我一丈,我就把你頂在頭上。人都是這個樣子,都是向良善的學。
你要是說他是惡人、壞人,強盜可不怕惡人,他怕善人喔!強盜你要同他惡、想對付他,那你對付不了,他心裏暗暗在想什麼你不知道!但強盜最怕善人,我們自己決定要做個善人!可是也不要把自己說得那麼好,說自己是一個善人。要知道!自己道道地地只是一個無用的、最苦惱的人,這樣你就免卻好多的是非、好多人事的 苦惱。
我們要敦親睦鄰,化冤敵為好良友,所以眾生來到我們的道場,不管是看到什麼人,你臉上就是不能擺出死板板的樣子不理人;隨處見到人,至少也要點個頭、笑臉對人喔!甚至他也不知道什麼叫禮貌,但我們仍先向他合掌,這就是在教導他,他自自然然也學你合掌還敬你。
大多數人都是高傲自大-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你要是向他點個頭,他也會點個頭,甚至合掌。他不合掌是因為沒這習慣嘛!你做個樣子給他看,他也就會了。
佛陀告訴我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們應該觀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年幼的當成妹妹,再小的看成自己的孩子,就是要有這個觀念。而且,一切眾生皆是未來的佛喔!我尊敬他是未來的佛,我先向他打招呼,這也是做人的基本禮貌,守禮不會吃虧的。
法華經上講到一位常不輕菩薩,他見了四眾,不但向人點頭、合掌,還磕頭禮拜、替人授記呢!他說:「我不敢輕慢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有人討厭他,甚至用石頭擲他:「我不要你拜。」他還是一樣頂禮。常不輕菩薩是什麼人呢?就是我們釋迦佛往昔做菩薩的前身啊!
所以我們對人一定要以禮相待,最怕你頭昂昂的,人家就比你頭昂得還要高,根本不理你。眾生就是這樣子嘛!諸位!當然我們出家人是最尊貴,但一定要人家信仰你,你才尊貴。眾生的性情、心理我們要懂啊!
度生先結緣
諸位想要度眾生,要看有沒有福報;沒有福報,講經說法不見得有人來聽喔!這是什麼道理?雖有智慧,但沒有同眾生結緣,人不想接近你。所以與人結緣是最要緊的,福德是由利益眾生而來的啊!
我們現在有的人發心在外面出坡、有的在廚房煮飯、有的在當行堂,還有在客堂等等,這一切都是在為人。要多多利他、廣結善緣才有福報;不能說:「我到山上是來修行的、是要了生死的,還來做這些事情,那我來山上幹什麼?」這完全是打錯了妄想,根本不懂事!
說到慧與福,如果你有慧沒有福,那是沒有廣結眾生緣,任你怎麼會說,講得再好也沒有人聽。如果有福,與眾生有結善緣,就是講得怎樣不好,人家一聽到你的音聲就歡喜、看到你的人就快樂,乃至到這兒來也不必聽你講什麼,就是要看看你,同你在一起就好了。
所以佛家強調:「未成佛道,先結人緣」,與眾生沒結緣,就是成了佛,你的佛國土仍沒有菩薩,還是自己一個人。成了佛,國土有菩薩,是因為行菩薩道的時候,廣與眾生結緣,解眾生苦、與眾生樂。這一切談起來都是因果、因緣法;你得將因緣做好,果才能圓滿。
大家千萬不能想:「你們在這兒坐著,就要我來服侍,這樣享福啊!」有這種凡情,怎麼能夠學道?你沒道骨、沒道心、沒道氣,不與眾生結緣、不願服務別人,到那裏都沒有人緣!其實你也沒怎麼不好,可是人家一看到就是不順眼;真是奇怪,那個人也沒怎麼好,但是別人一看到就歡喜。這就是結惡緣、善緣之不同果報。
就有一位出家人,到外面參學,學法二十多年,經教皆通,智慧如海。此時他的菩提心充實圓滿,就想出去說法度眾生,可是到那裏說法都沒人聽。
有人告訴他:「人家一看到你的相就討厭、聽到你的音聲就煩惱,怎麼可能叫人聽你講?」他自己想想:「唉!這怎麼辦呢?辛苦研究經教二十多年,為了研究經教不知下過幾番苦功夫,還吐過幾碗血,怎麼現在說法都沒人聽?」他非常懊惱,就回到自己初出家的寺院去,見了師父就訴苦;慚得他流淚,愧得他嚎哭。
師父告訴他:「你現在的衣單還有多少?可以把它賣了,買幾十斤米,去山上餵鳥雀。」他就依師父的話做。做好後,師父再告訴他:「好啦!你現在好好用功,等個二十年再說法吧!」二十年後,他說法時很多青年歡喜跑來聽經。原來這些青年,就是他喂的那些鳥雀轉生的;在喂鳥雀的同時,他曾授三皈依使它們解脫。
你們也要好好用功,不要怕辛苦!在世間要想成就事業、學問、道德,都要經過一番努力,成佛更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怕苦,道業怎能成就?大家打起精神、鼓足勇氣,好好地學!研究經教的就好好研究經教、要念佛的好好念佛、要修苦行的好好修苦行,做什麼都要拿出成績來!好好地做就能培福培慧, 這樣自己得安樂,才能利益一切人,否則懶惰人人都憎厭!勤勞為人協助,所有工作都為人忙,這就行菩薩道與眾生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