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hoose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該學會的十六件事

該學會的十六件事:

  學會絕情,該滾的就滾,該留的就留。
  學會孤獨,沒有誰會把你當寶護著,世界總是孤單的。
  學會堅強,其實一個人也可以活得漂亮,自己笑給自己看,自己哭給自己聽。
  學會忍耐,該閉嘴就閉嘴,該沉默就沉默。
  學會珍惜,知心的朋友已經不多,如果再走,就真的只剩下自己了。
  學會視而不見,噁心的東西選擇忽視,厭惡的東西選擇遮罩,不會再有人讓我不快樂。
  學會滿足,所謂知足者常樂也。
  學會獨立,不能再一味的麻煩別人,自己的事自己做,正所謂求人不如求己。
  學會長大,不能再那麼任性,那麼幼稚,那麼孩子氣。
  學會認真,認真的對人,認真的對事。
  學會慎重,不該認識的人不要認識,不該插手的事不要插手。
  學會忘記,不能活在過去的時光中,記憶已經逝去,繼續現在的生活。
  學會放棄,有些人永遠不屬於自己,那麼就痛快的放手,別拖泥帶水,這樣不但連累別人,也累垮自己。
  學會冷血,只對對我好的人好。
  學會比以前快樂,即使難過,也要微笑著面對。
  學會殘忍,該殺的就殺。


浪的難以置信

“人生十二之最”

人生十二之最
  最大的財富是健康
  最珍貴的禮物是寬恕
  最可憐的性情是自卑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最大的失敗是自大
  最大的無知是自欺
  最大的錯誤是自棄
  最大的悲哀是忌妒
  最大的債務是人情
  最大的破產是絕望
  最可敬的是精神
  最大的欣慰是奉獻


世界上最美、最純、最生動的四首愛情詩

征服與屈服

征服與屈服
不要問我能贏多少,而是問我能輸得起多少。-美國股票大亨.賀希哈先生

如果,你覺得人生有什麼不如意,你是要向挫折棄械投降,還是勇敢的去征服它?人生就猶如戰場。我們都知道,戰場上的勝利不在於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於誰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人生也是如此,成功的人不應只著眼於一、兩次成敗,而是應該不斷地朝著目標邁進。當然, 一兩 次的失敗確實有可能讓你血本無歸,甚至負債累累。但最要緊的是,你不應該洩氣,而是應該從中吸取教訓,並想辦法東山再起。

只有輸得起的人,才能不怕失敗。

人在學會管理自己時,不能缺少自信心!自信,是源自於內心對自己行為、實力、成就的肯定,也就是對自己的認同與讚賞,以及自我內在的控制。認不清自己的定位,加上自信心不足,就會經不起一次次的打擊。

因此,生活中我們除了要培養自信心之外,也要有充分的忍耐功夫,這才能讓我們遭遇困難時,有力量支撐;在層層磨鍊中,激發出無限的潛力。

些人,為了保持心靈上的清靜,遠離世緣,獨自在深山中修行,這種方法雖可以獲得暫時的清靜,卻難以有很大的成就。一個人不經過重重的難關挫折,永遠難得金 剛不壞心,所遭遇的環境愈艱困,才愈有機緣練成堅強的自己,也就是愈刺激,愈痛苦,愈有可能成就,這也就是煩惱即菩提。

自信的人生是「彩色」的!凡事有信心,就會有明確的方向,砥礪自己去處理它,完成它!生命是一張寶藏圖,若能一步步的去挖掘自信的人生、有意義的人生,就能成就你的人生!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贏了多少?而是你能輸多少?

輸不起的人,也同樣贏不起。

每日一故事 ~ 玩 遊 戲 的 老 和 尚



玩遊戲的老和尚

忙處須閑淡處濃,世情疏後道情通。
了然得旨青冥外,兀爾虛心罔象中。
            ─宋‧永明延壽禪師

一個人看見一個老和尚在和一群孩子用堅果玩遊戲,就取笑他是個瘋

這位老和尚發現有人在嘲笑自己,就在路上放了一把鬆了弦的弓。然,他問:「聰明人,你猜猜看,我這麼做是什麼意思!」

四周的人逐漸圍攏過來。那人苦思了很久,也沒弄明白老和尚的意思。他只好認輸,向老和尚求教

老和尚解釋說:「如果你老是把弦繃得太緊,弓很容易就會折斷;可,如果你把它放鬆了,要使用時就能拉弓上弦了

禪中道義
生命的步履就像河流的奔湧,有急有緩,既有「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的舒緩容與,又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推雪」的激烈緊迫。

一張一弛,才是生活之道。哪能一味的急迫,一味的悠忽?一味的急迫,生命就顯得狹窄一味的悠忽,生命就顯得虛無。只有坦然,張弛有度,才得人生三昧

然而,人們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總是不斷地壓迫自己向前、向前、再向前。有時候,失敗不是缺乏自信,也不是缺乏時機,更不是缺乏才華。過多的壓力才是其真正的根源。適時地放鬆自己繃緊的心弦,成功也會隨之變得輕鬆起來

生命中10件無能為力的事

如果你幸運的看到了這篇文章,那麼你將是真的很幸運!因為生活中,並不是只要努力就什麼都可以的,不只是你,我們都一樣,這篇文章是寫給那些正處於煩惱,迷茫中的人,看了這生命中無能為力的十件事後,相信你會懂得很多,放開很多,得到很多!真的!
   離你而去的人 
    離你遠去的人,是他失去了你,不是你失去了他。離開,也許是為了下個路口的更好的重逢。
    “離開,生命中註定了太多的離開。
    2   流逝的時間
    時間比水流失的還要快,所以想做的事情就去努力,人這輩子,至少自己得對得起自己。 
    “人生在世,俯仰之間,自當追求卓越,但有盡其所能。” 
    3   倒向你的牆 
    ­也許這面倒向你的牆,讓你無法呼吸,也許會讓你失去一切,但是如果沉默的接受,那麼,倒向你的還是那面牆, 如果你挺起肩膀,抬起頭來你會發現很多事情不是向我們想像的那麼糟。 
    “永遠不要後退,退到最後無路可退。
    4 沒有選擇的出身
    有人天生的就是王,有人天生的就是貴族,但是很多人天生的就是平凡,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不可以改變的東西,尤其你想改變的話。
    “追求一切美好的過程是人生珍貴的財富
    莫名其妙的孤獨
    不管達觀還是拘謹,無論高貴還是卑微,誰都可能相遇孤獨的感覺,常常深深地縈繞在不為人所知的寂寞的情懷中。      “其實是知己難求” 
   ­  6   無可救藥的喜歡
    一種很甜的毒藥,戒不掉的東西,但喜歡終究是喜歡,不是愛。 
    “人,一輩子註定了被好多人喜歡,也喜歡好多人。但是選擇只有一個。並要終於這個選擇。 
    愛,又有幾個人足夠幸運,能夠在有生之年,正確的時間,遇到  真愛呢?……” 
    7   無可奈何的遺忘
    很多我們以為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日子裏,被我們遺忘了。 
    人生總是因為有回憶,而多了分美好。 
    偶爾的回憶勝過永遠的想念。畢竟日子是會越來越好的。
    8   永遠的過去      
     一秒就成為了下一秒的過去,既然很多東西註定要失去的,那麼,我們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不輕易忘記。 
    “讀過一句話--當你總是緬懷過去的時候,證明你現在過的並不好。所以,美好的回憶可以,但絕不留戀。要永遠憧憬,永遠在現在努力。” 
­    9   別人的嘲笑
    嘴長在別人的身上,耳朵在自己身上,說不說,是他們的事情,聽不聽,是你自己的事情了,我們要學會微笑的面對這一切。 
    “不必去理會……
    10    不可避免的死亡
    生命是個過程,死亡只是必然的結果,但軌跡是自己的色彩和溫度,既然不可避免,那麼就更無所畏懼。 
    真的希望人是有靈魂的,不要一切皆為虛幻。


當你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1、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只有自己最可靠。
  2、沒有人陪你走一輩子,所以你要適應孤獨,沒有人會幫你一輩子,所以你要奮鬥一生。
  3、與其用淚水悔恨今天,不如用汗水拼搏今天。
  4、當眼淚流盡的時候,留下的應該是堅強。
  5、人生就像一杯沒有加糖的咖啡,喝起來是苦澀的,回味起來卻有久久不會退去的餘香。
  6、有一種緣,放手後成為風景,有一顆心,堅持中方現真誠。
  7、選擇自己所愛的,愛自己所選擇的。
  8、這一秒不放棄,下一秒就會有希望。
  9、曾經擁有的不要忘記,難以得到的更要珍惜,屬於自己的不要放棄,不屬於自己的不要強求,已經失去的留作回憶。
  10、喜歡就該珍惜,珍惜就別放棄。
  11、人生就是一場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應該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
  12、不求與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動的淚水,要笑就笑出成長的性格。
  13、為你的難過而快樂的是敵人,為你的快樂而快樂的是朋友,為你的難過而難過的才是你的知己。
  14、如果愛,請深愛;如不愛,請離開.
 
  第一句人都是逼出來的。每個人都是有潛能的,生於安樂,死於憂患,所以,當面對壓力的時候,不要焦燥,也許這只是生活對你的一點小考 驗,相信自己,一切都能處理好,逼急了好漢可以上梁山,時世造英雄,窮者思變,人只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只要心中有希望存在,就有幸福存在。
  第二句:如果你簡單,這個世界就對你簡單。簡單生活才能幸福生活,人要自足常樂,寬容大度,什麼事情都不能想繁雜,心靈的負荷重了,就會怨天憂人。要定期的對記憶進行一次刪除,把不愉快的人和事從記憶中擯棄,。
  第三句: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偶爾會想,如果人生真如一場電子遊戲,玩壞了可以選擇重來,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正因為時光流逝一去不復返,每一天都不可追回,所以更要珍惜每一寸光陰,孝敬父母、疼愛孩子、體貼愛人、善待朋友。
  第四句:懷才就象懷孕,時間久了會讓人看出來。人,切莫自以為是,地球離開了誰都會轉,古往今來,恃才放肆的人都沒有好下場。所以,即便再能幹,也一定要保持謙虛謹慎,做好自己的事情,是金子總會發光。
  第五句:過去酒逢知已千杯少,現在酒逢千杯知已少。 不甚酒力,體會不了酒的美味,但卻能感受知已的妙處。沒有朋友的人生是孤獨的,不完 整的,可是,因為生活的忙碌,漸漸少了聯絡,友誼就變的淡了,所以,抽點時間,聯絡朋友一起聊聊天,讓情誼在笑聲中升騰,當朋友遇到了難題的時候,一定要 記得挺身而出,即便幫不了忙,安慰也是最大的支持。
  第六句:人生如果錯了方向,停止就是進步。人,總是很難改正自己的缺點,人,也總是很難發現自己的錯誤,有時,明知錯了,卻欲罷不能, 一錯再錯,把握正確的方向,堅守自己的原則,世界上的誘惑很多,天上永遠不會掉餡餅,不要因為貪圖一時的快樂而付出慘痛的代價,如果發現錯了,一定要止 步。
  第七句:人生兩大悲劇:一是萬念俱灰,一是躊躇滿志。現代的人好象特別脆弱,報紙上天天報導眾多名人得抑鬱症,這些人一定是從一個極端 走向別一個極端。正因為躊躇滿志,才堅信自已是完美的,是無所不能的,如果受到一點挫折,就會變得極度自卑,甚至失去繼續生活的勇氣。為自己找一個準確的 定位,享受生活樂趣。
  第八句:人生和愛情一樣,錯過了愛情就錯過了人生。愛情是什麼?讓人無所適從,讓人神魂顛倒,面對愛情的時候,勇敢一點,大膽說出自己的愛,有花堪摘直須摘,莫待無花空折枝。人,總會生老病死,怎麼過都是一生,錯過了愛情就錯過了生命的精彩。
  第九句:天下有錢人終成眷屬。現代社會的人變得越來越勢利,愛情也越來越無足輕重,於是我不得不相信天下有錢人終成眷屬就對現代愛情的最確切的描述。
  第十句:要成功,需要朋友,要取得巨大的成功,需要敵人。有競爭才有發展,因為有了敵人的存在,因為有了不服輸的決心,才會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事,所以,有時候,敵人比朋友的力量更大,天下沒有永遠的敵人,卻有永遠的朋友,有些時候,敵人也可以變成朋友。


人生的三十個零

人生的三十個零
有計劃-沒行動=零,有機會-沒抓住=零,有落實-沒完成=零,
有價值-沒體現=零,有進步-沒耐心=零,有任務-沒溝通=零,
有能力-沒發揮=零,有創造-沒推銷=零,有知識-沒應用=零,
有目標-沒膽量=零,有付出-沒效益=零,有原則-沒堅持=零,
有意志-沒持久=零,有熱情-沒定力=零,有毅力-沒恒心=零,
有意識-沒態度=零,有胸懷-沒謙虛=零,有指令-沒執行=零,
有方法-沒行動=零,有行動-沒效率=零,有平臺-沒創新=零,
有工作-沒定量=零,有標準-沒考核=零,有成績-沒激勵=零,
有制度-沒實施=零,有佈置-沒檢查=零,有舞臺-沒出色=零,
有團隊-沒合作=零,有眼光-沒發現=零,有問題-沒解決=零。

每天讀一下這幾句話

每天讀一下這幾句話


1、永遠不要向任何人解釋你自己。因為喜歡你的人不需要,而不喜歡你的人不會相信。

2、別讓某人成為你生命中的優先,當你只是他們生命中的一個選擇時。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只有在彼此達到平衡時,運作的最恰當。

3、每天早上醒來時,我們可以有兩個簡單的選擇,回頭去睡,繼續做夢,或者起身去追逐夢想,選擇權在你手上。

4、我們總讓在乎我們的人為我們哭泣,並總為那些永遠不會在乎我們的人哭泣,且我們在意那些永遠不會為我們哭泣的人,
     這是存在於生命的真實,奇怪卻真實,一旦你瞭解了,改變不會太遲。

5、別在喜悅時許下承諾,別在憂傷時做出回答,別在憤怒時做下決定。三思而後行,做出睿智的行為。

6、時間就像流水。你永遠無法觸摸同樣的流水兩次,因為  已經流逝的流水不會再來,享受生命的每個當下!

7、當你持續的說你非常忙碌,就永遠不會得到空間,當你持續的說你沒有時間,就永遠不會得到時間,
     當你持續的說這件事明天再做,你的明天就永遠不會來。

8、再煩,也別忘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語氣;再苦,也別忘堅持;再累,也要愛自己。

9、低調做人,你會一次比一次穩健;高調做事,你會一次比一次優秀。

10、成功的時候不要忘記過去;失敗的時候不要忘記還有未來。

11、有望得到的要努力,無望得到的不介意,則無論輸贏姿態都會好看。

12、生活不是單行線,一條路走不通,你可以轉彎。

13、淚水和汗水的化學成分相似,但前者只能為你換來同情,後者卻可以為你贏的成功。

14、變老是人生的必修課,變成熟是選修課。

15、以鍛煉為本,學會健康;以修進為本,學會求知;以道德為本,學會做人;以適應為本,學會生存。

16、人生四項基本原則:懂得選擇,學會放棄,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

17、當所有人都低調的時候,你可以高調,但不能跑調。

18、學會忘記是生活的技術,學會微笑是生活的藝術。

19、什麼是好工作:一不影響生活作息,二不影響家庭團聚,三能養家糊口。

20、懶惰像生銹一樣,比操勞更消耗身體。

21、讓夢想成真的最好辦法就是醒來。

22、哲人無憂,智者常樂。並不是因為所愛的一切他都擁有了,而是所擁有的一切他都愛。

23、人生有幾件絕對不能失去的東西:自製的力量,冷靜的   頭腦,希望和信心。


減少煩惱的兩個原則!

應該怎樣過人生呢?要記住:

第一:你一定要寬恕眾生。

人的一生耗費在干擾別人、傷害別人、譭謗別人、批評別人的時間,超過於冷靜下來瞭解自己。我們每天眼睛一張開,都在看別人的錯誤;一張嘴巴,都在講別人的過錯。人永遠是煩惱的動物,從早到晚都是一樣,到老到死還是不覺悟。

你要活得快樂,你一定要寬恕眾生。

大家都不是聖人。你的心中,一定有最氣憤的人、你最恨的人、最討厭的人、也有最嫉妒的人,對不對?從來沒有發脾氣的人,請舉手……沒有人!除非是神經病,大家都曾發過脾氣。現在師父告訴大家:怎樣過最快樂的日子?

要寬恕眾生,不要看人家的缺點,要看自己的缺點。我舉個例子:比如說,同樣在一個公司裏,別人的能力比我強,我就嫉妒他,我的內心就不滿。諸位佛友,你看是那一個人比較痛苦呢?是別人活得痛苦,還是你活得痛苦呢?

你嫉妒別人、恨別人,人家又不知道,真是神經病。然後,有一天你實在忍不住了,對你所恨的人說:「我在恨你,你知道嗎?」對方說:「我不知道啊!」這樣不是很可憐嗎?

世界上只有慈悲能夠解除痛苦。你們一定要放下,要寬恕眾生。寬恕人家,你就會很好過日子。

你今天晚上來聽師父講這一席話,值二十萬新加坡幣,回去就很好睡覺了。你就可以說:「我以前恨你。今天聽師父講,就不恨你了。反正前世欠你的,你就拿去用吧!」這就 0K 了。

《六祖壇經》中說:「他非我不非。」六祖慧能大師就是這樣教我們的。別人弄得是是非非,我們是不能有是非的,要做到如下的原則:「寬恕眾生。」這是學佛的第一步驟,如此你才不會痛苦煩惱。

其實我們不只是為了眾生才寬恕眾生;而是為了自己想要享受那一份安祥寧靜的內在,體會那種知足而清心自在的快樂。所以,你一定要寬恕眾生,這樣我們的智慧就會慢慢啟發出來,心地也會漸漸地廣闊開朗起來。


第二:改變自己,勝於改變別人。

釋迦牟尼佛說:「降伏百萬大軍並不偉大;降伏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簡單地講,學佛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改變自己。

我們看看當今社會上:父母親因意見不合而吵架、兄弟之間因小事而紛爭、同學因對事情看法不同而起爭執、同事間會鬥爭,這是為什麼?你有沒有想想癥結在那裏?該找找根本解決的辦法。

我 們再更深入地想一想:不管是同公司的同事、親密的朋友、情如手足的同學,剛開始相處時,大家都很融洽;後來大家都搞得很痛苦,為什麼呢?可以找到問題的根 源嗎?面臨這些現實的問題,總要找到答案,因為人必須生活下去。每一個人總要活下去,一定要工作,一定要吃三餐;但是面臨每天爭執的問題,該怎麼辦呢?

我認為:「改變自己,勝於改變別人。」隨便舉個例子來講:比如夫妻之間,先生花天酒地,喜歡玩女人;太太傷透了腦筋,因為她放不下,觀念轉不過來。如果學了佛法,觀念就能轉過來:「你今天不回來,我就尋自己的樂趣!反正我的生活總要過下去;改不了你,我改變自己。」

同事與同事之間也是一樣:彼此相處久了,相互就瞭解對方了,也瞭解其為人了。比如:這個人怪貪,只想占人便宜。買一個便當,偷偷跑到外面去吃。我買了一個便當回來,被他發現了雞腿,馬上被偷走。他買水果自己偷偷躲著吃;我買水果,他一定要搶著吃。什麼事情,都為了他自己。

世間這種人很多。在台灣很多,在新加坡不知道有沒有?可能沒有。這種人水準很低,我們也不必跟他計較。若遇到這種人,我奉勸你:「改變自己」。面對這種人,他是凡夫;不會覺悟的,是不可能解脫的。所以,我們不要跟他一般見識。

因此,要寬恕別人、改變自己;寬恕眾生,快活自己。


修行就是要守住六根門頭,別讓它在聲色上追逐

日 期:一九八一年秋天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老和尚開示:「當我們論說他人是非時,不是他非我是的事實,而是我們的耳根、眼根在納受、分別外物,是 自家賊在劫功德財,我們修行就是要守住六根門頭,別讓它在聲色上追逐,這樣,煩惱就進不了門,時時緊閉六根,耳裝聾,聽若無聞,眼裝瞎,視若無睹,鼻不揀 香臭,口不挑精粗,耳不貪美言,眼不貪境界,自鎖家門(即鎖自家六根門頭),專意念佛、拜佛、看經、靜坐,打劄自身的功夫,哪里還有閑情對外攀緣?」

日 期:一九八一年秋天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老和尚說:「初出家的人,都帶著一身的習氣業障,妄念紛飛,心猿意馬,不受束縛,隨心所欲,為所欲為。 而現在出家修行,就是要把這些舊模式翻成新的版樣,將原本已習以為常的習氣,轉成負載道法的行儀,即所謂的出家要有戒,戒就是因果,有所約束,種什麼因, 得什麼果,有戒即有定,有定即能發慧,天龍八部自來相護。」

「而修行最先 就是要攝住這個心猿意馬、隨心所欲的心,不讓它出去放逸,這很不容易,但我們要發願,為消這些無始來的習氣罪業,要提出勇氣,努力修苦行,難做的,要去 做,別人不願做的,我們要去做,發願自己要成就,像阿彌陀佛一樣,如此的信願行,業障才會消。業障消,則做任何事情都愉愉快快的,不覺其苦,雖住娑婆界, 猶如西方境。」

「修行的路,雖然艱辛,不如俗家自由,但卻載著我們步向西方,去見阿彌陀佛。」
「所謂修苦行,也就是惜福,不糟棄任何可用的東西,吃的、用的,都要能化腐朽為神奇,才是功德,才是修福慧。」

「俗家人的功德福報,是享得盡的,而出家人的功德福報,卻能生慧,出家飯是不容易吃的,要吃種種的苦,但這種苦是消我們無量劫來的重業,最後業盡生西。」

無生法忍

「忍」有三種,第一是「生忍」,第二是「法忍」,第三是「無生法忍」。「忍」之一字,非獨是「忍受」之意,還含有「認識」、「接受」、「擔當」、「負責」、「化解」、「成就」的意思。
「生 忍」就是「眾生忍」,即使這個眾生罵我、打我、嫉妒我,障礙我,我也能忍。我們初發菩提心,修行六度萬行的法門,其中第三度是「忍辱」。對於辱境現前,你 便要修忍耐,就是有侮辱我的眾生現前了,那時你就要忍。我們在世間生活,需要有「忍」的力量與智慧,來認識、接受、擔當、負責、化解人間的榮辱毀譽、百般 事端,進而以此成就修行功德。換句話說,成就了「生忍」的修行,我們才能在人間安然生活,「生忍」便是修行忍辱波羅蜜的初階功夫。
第 二種叫「法忍」,「法」之一字,廣大無邊, 世間上所有的一切,包括所有金銀財富、土地房屋、生離死別、憂悲苦惱、人情冷暖、是非善惡等,一切有形無形的,都稱之為「法」。吾人在世間的生命、吾人在 世間的生活、吾人六道的生死流轉……對於世間上的許多萬事萬法,我們能以何力量來應對?只有是「法忍」的修養。如果我們能認識世間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認 識了「緣起法」,並且接受、擔當、負責、化解世間的一切,那就算是成就「法忍」的智慧了。
「無 生法忍」也叫做「無生忍」。如前所述,忍有認識或認可的意思。忍者認也,何謂認呢?以認路為例,你第一次要去某個地方,認清楚方向是較難的,但當去的次數 多了,你對那個地方也漸漸熟悉下來,就不會迷路。熟悉之後的感覺,與第一次去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你會對這個地方,由認識而生起另一種印象。
在 佛法來講,入了某個境界,親自去經歷,就叫忍。這跟忍受的忍有不同的意思,卻有近似的感覺。當你得到這個境界,在心裏是會產生一種受。例如我們平時心絮很 亂,心不自主,精神不能集中,感覺像很虛浮。但當我們的心於入定時,精神全部聚在某一點、某一個境界裏,眼前這個境界,與我們平時所見的境物是完全不相同 的,好像另外一個世界很真實地呈現在眼前。對於這種境界,我們會有一種特別的感受,有時令我們很喜歡,有時令我們很驚訝。未曾經歷過這種境界的,是無法感 受到這種喜歡與驚訝,這就是受。但最重要還是,認可這個是甚麽的境地。
何謂無生?依明慧法師的解釋是與衆生有關,他說:無上正等正覺是證得智慧的力量,有了這種力量的人,自然具有不同的看法去看此世間,明明有衆生在眼前,但他不見有衆生可得,不執著一個個的衆生,只覺得衆生是條件所造成,實際上他現在不是在度衆生,亦無衆生可度。無生忍這個「生」,是衆生的意思。度盡一切衆生,而言無衆生可度。
例 如你有一位姨媽,失去了丈夫,還要撫養幾個未成年的子女。你覺得她生活太困難,你去幫助她,希望她能維持起碼的生計。你感覺到,如不伸出援手,她就會必陷 絶境無疑。你幫了她,雖不希望她將來給你回報,但也希然她能記住你的恩德,起碼對你說聲多謝。如果你有這種想法,就是有衆生可度,這個衆生便是你的姨媽。 你的環境與她的環境相比,你感到她的環境很惡劣,你的身份和她的身份相比,她顯得卑微。她所要求幫助的情況和你所能幫助的能力,對此你就會作出比較,當你 接觸這個人的時候,你自然建立起兩種不同的影像,諸多執著從此產生……
一般人幫助認識的人,譬如說自己兒女,會覺得這是應該的;但幫助自己不認識的人,而不生起幫過他的感覺,這就非常困難。越是幫助毫無關係的人,越是覺得自己很了不起,越是多執著。
菩 薩則不會這樣,他們不但覺得幫助姨媽是很平常,幫助其他沒有親戚關係的人,也會覺得平常而無分彼此,亦不會掂記著自己曾經幫過別人。所以第一個印象,我們 幫助非親非故的人時,要把他們當作是自己的恩人,是自己的父母,我們幫助他們是應該的。再進一步的第二個印象,就連應該的感覺都沒有。這也表示我們在有條 件裏生活,就很自然有建立這條件的需要。我們在這地方生活,是其中的一分子,我們就要做到最好,做完就算,幫助了別人,卻沒有記著幫過誰。這就是佛教無生 法忍的精神。
無 生忍更高的層次,不只是衆生與衆生的問題,而是遍及一切事物。雖然事物真實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接觸,讓我們感受到,但一切事物不論是人或物,不論 其生死或成壞,全部都不離這個系統,有世界就有這因緣所生的系統,也會是因緣所滅的系統。因緣造成這事物,這事物也會因因緣而離散,不是有一樣東西叫因緣 可以做主,而因緣本身亦是由因緣所造成,沒有一個主人在裏面,大家隨著因緣去轉變。因此一切事物,沒有一種東西曾經是獨立地真正生起來。如果有世間人那種「生」的印象,就會有一個時間固定存在過。實際上並非如此,任何事物的存在,無時無刻都在變化之中,並沒有真實存在過……
也 許你會說:「我已經活了幾十個年頭,我明明是存在過……」事實卻不是這樣,你今天的存在,感到現在一分或一秒鐘的存在,此刻的存在,此刻已經滅了,因爲 「才生即滅」,沒有一種東西是百分之一百曾經存在過。我們每天每個小時的生活裏,已經生過許多次,滅過許多次了,我們內外都有很多增增減減的程式發生過, 沒有一樣事物能夠保持長時間不變。從這個角度來觀,沒有一種事物曾經生過、存在過。如果曾經生過,即表示它有一個獨立的存在,這存在會維持一段時間,這才 叫做生。但佛教並不承認有這樣的生,而是說和合。和合是多個條件的結合,而這和合是極短暫的,不會持續兩個刹那,馬上就會改變,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之中。和 合所代表的,不只是一種東西之存在,也不是一個條件造成另一件事物……
在 佛菩薩眼裏,一切事物是不生不滅,一切都是不斷的和合,不斷的離散,和合與離散在空間進行著,從來沒有人生過,也從來沒有人滅過。這個觀念與一般世人是不 同,初學者較難去瞭解和接受,只有不斷去學習因緣觀,智慧增長了,你自己看一切事物時,一看就知道其和合性。你經常用和合性去看事物,你的角度就會越見寬 廣,不會再有執著。
由此可知,一切事物都是由衆多條件所造成,都是不實在的,但它有一個假相在運行變化,我們不應執著於這個假相。當菩薩證到無生的境界,在境裏得到認可,就是得到無生法忍。
無 生忍在不同的時段,有不同的成就。初地菩薩,以禪定所說是見聖的人,在小乘來說是證初果的聖者,當他們見性(即世間真相)的時候,便能見道,就有智慧徹底 知道緣生緣滅,就有一份無生忍,所得不多,所證的境地並未圓滿。菩薩會繼續修行,到達七地至八地之間,就能得到多份無生忍,也到達了不會退轉之地,智慧俱 備已經相當深厚。直至到達十地等覺的階段,便能得到了九分九的無生法忍,一直修至成佛,才得圓滿。就如你初到某地的感覺是很立體的,與出發前看地圖的感覺 完全不同。然後你在這個地方到處去,深入瞭解這個地方,如同菩薩一地一地去修行。你住在那地方二、三年之後,你對那地方就很熟悉,不用再看地圖了。
菩薩成佛前,所證得的是無生忍。成佛後就不再叫無生忍,因爲佛不須再忍,而由忍轉變成智,證得無生智,對整個宇宙人生真相瞭解得圓滿透徹,生起一切種智。

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世間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敵人躲藏在我們的心裏,在我們的思想中,我們掩護自己的敵人,不容易發覺;自己的思想上、心靈裏,惡的不除,要想解脫自在,非常困難。

敵 人的主帥,就是我執,貪 瞋癡慢疑是他們的五大集團,心是司令。向自我挑戰,沒有強大的願力和德行,要達到解脫的目標,並不容易;就是一個有為的修行人,要與八萬四千煩惱魔軍作 戰,想要凱旋而歸,談何容易。一般人把八萬四千的魔軍完全隱藏在心裏,成為隱形的軍隊;要向他們宣戰,先要認識這些魔軍的本來面目,瞭解後才能征服它們。 這些魔軍的面目是什麼呢?
一、自私:
 自 私就是我執, 凡事只想自己,不想別人,我的財富,我的家人,我的想法,我的所有,這許多的錯誤想法,牢固不移,所以要用「念念為眾生」的思想來打破自私的觀念,並不容 易。但是一個人有沒有人格道德,就看他是否被囚在自私的羅網裏,如果還能念念有人、有你、有他;心中有道德、善良、因果,則他的自私就已經有所鬆動,只要 再加把勁,克服私心、私念、私情,就不為難了。

二、欲望:
 人 生對「財色名 食睡」的五欲,也是「望欲興歎」,無可奈何,所以人都做了欲望的奴隸。金錢,人之所欲也,誰又不做金錢的奴隸呢?名位,人之所欲也,誰又不做名位的奴隸 呢?愛情,人之所欲也,誰又不是情欲的奴隸呢?衣食,人之所欲也,誰又不做衣食的奴隸呢?欲望本來不一定完全不好,除了染汙的欲望應該排除之外,善法的欲 望也可以讓他增長,例如孝養父母,報效國家,慈濟社會,增益全民,只是具有這種善法欲的人,為數不多了。

三、嫉恨:
 人 心裏的惡念, 多如牛毛,但是舉其大者,嫉恨是最壞的惡念。妒人所有,妒人勝己,所有好者、善者,他一概不喜,總要去之而後快,這是人性最可恥的劣根性。恨心也是最大的 過失,好事他想成壞事,嫉恨的火能將一切善事變成惡事,吳三桂將軍一怒為紅顏,不是嫉心毀滅了大明江山嗎?嫉恨是毒蛇,當人遇到嫉恨,很難逃過一劫。

四、懶惰:
人應該向自我宣戰的敵人很多,無明、愚癡、懈怠、無恥、無愧,尤其懶惰最為可怕。阿那律只是在法會上打了一個瞌睡,佛陀就呵斥他「咄咄汝好睡,螺螄蚌蛤內,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可見懶惰之罪重矣。

《百 喻經》裏有一個故事 說:太太為懶惰的先生做了一個圓圈餅,掛在他的頸上,自己回娘家探親。一去數天后回家,丈夫已經餓死了,因為他只吃前面的餅,懶得把後面的轉過來送到嘴 裏。一個家庭裏,家人都懶惰,家裏貧窮;社會上的人都懶惰,社會落伍;國家都養一群懶惰的人,則國不成國,市不成市,學佛的如果都懶惰,那將都是業力的奴 隸,永遠出不了六道輪回。

向自我宣戰,我們只有曉得增長願力,消除業障,才能還給我們一個清淨健全的菩薩人生,那才是人生最大的價值。


何謂**工作禪修法**

有位農夫,每天辛勤把鋤耕作,善用時間修行,在每挖一 下土地時,隨口念上一句「阿彌陀佛」;撿拾一粒石頭時 ,如數念珠,也念上一句「阿彌陀佛」,一天下來已千佛萬佛,久念印心,最後這位老農夫臨終與佛相應,蒙佛接 引往生淨土。這也告訴我們「工作禪」的方法,人要善用時間修行,否則一定沒有時間修行。上班工作就在做功課 ,除了念佛持咒、禪坐之外,在工作中認真付出,熱心為人服務,不好犯上,不偷怠耗時、貪污舞弊,一心無二, 就是「工作禪修法」。
   生活本身就是一種考驗,生命的本質就是一種挑戰。「在逆流之中,向前精進才叫修行;在苦難中,懂得體悟 才叫學佛」。佛所承擔的是「大悲、大願、大行、大無畏」的度眾佛事,倘若學佛人都專挑軟的吃、挑輕鬆的學, 見苦就閃,苟且偷安,畏首縮尾,沒有一點勇者、仁者精神,沒有一點「為法忘軀」的擔當,哪能叫學佛?與佛之 苦行、忍辱行、粉身碎骨,何其差異千萬里?

修道人與水鬼

冤冤相報何時了,
一切皆有業,善惡到頭自分曉。
佛經裡有一段故事——
在舍衛城外三十里處,住著一位修道人,第天都有進城化緣。在城內有位經營屠豬買賣的生意人,十分樂善好施,與修道人特別投緣,每次修道人到城裡,生意人都有會慇勤供養,並送他許多日用品和食物。
後來,生意人往生後墮入鬼道,成為水鬼。在恆河中,他常常受到如雪片般不斷落下的鐵刀、鐵戟所擊傷,剌得他全身痛苦不堪。
他一直不甘心地想:生前我常佈施,為什麼會墮入鬼道受苦?左思右想卻想不通,最後猜想可能是殺業所致吧!
又想:「我生前對修道人盡心供養,有求必應。修道人明知道我殺生賣肉是造惡業,為什麼一直沒有告訴我?讓我做錯事後還不知道自已犯錯,也不知道要改過。因此,他很痛恨修道人,一直在恆河中等待機會報復。」
終於等到一天,修道人在坐船渡過恆河。當船隻行到河中時,水鬼一看機會來了,就立即現身,用力拉著船,要將船翻覆。正好船上有一位賢者,看到水鬼如此兇惡,就問說:「你為什麼拉住船不肯放呢?」
水鬼露出兇惡的臉,指著修道人,忿忿地說:「都是他!我在生前供養他,並且一應俱全。但他明知殺生不好,竟然從未勸告過我,讓我死後墮入鬼身,每天受著極大的痛苦!現在,我一定要把這位修道人拖下來,讓他嘗嘗痛苦的滋味,要不然我就要打翻整條船。」
這 位賢者冷靜對水鬼說:「你仔細想想看!你生前殺豬、賣肉就受到這麼大的業報;若還心懷恨意,傷害修道人,你可知道你的業還會加重多少?所受的痛苦,還要多 久?既然知道造惡會招禍,怎不趕快改過呢?解開你的惡念、恨意,就可以立即解脫啦!至於修道人未提醒你殺生會 遭受業報,自有他應該承受的業。」
水鬼聽了,心想:對啊!我不該冤冤相報、不該心懷怨恨,一切皆有業,我應該好好承受過去錯誤的果報,不要再害人了!想通後,水鬼趕緊合掌,並起了一分慚愧懺悔心,當下心中的恨和怨都消除了。剎那間,他轉了鬼身、飄飄然地離開恆河邊,獲得解脫了。
「為善得福,為惡得禍」的因果關係,不可不知。要瞭解何謂善,何謂惡?不只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天天積善;看到別人行惡,更要機巧地勸導,這也是我們的本分事。知錯要能改,而不是一再地怨懟別人;如此,才能改善自己的命運。


捨欲求的心,自然得歡喜和樂

佛陀在世時,有一天聽說維摩詰居士生病了,佛陀便要派遣弟子前去探病,但是座前的弟子們卻都不敢去。為什麼呢?

因為維摩結居士智慧超越,他心懷坦蕩,行在菩薩康莊的大路,他在佛前接受了教法,並且在社會上實行人間菩薩的精神。他一邊接受佛陀的教育,不斷地吸收新知;一方面身體力行,不斷地在實行智慧、慈悲的福業。因此很自然地,有所布施,就有所收穫。

反觀佛陀的座前弟子們,平時都很認真地自我修行,卻在社會上缺乏施行的經驗,既然沒有經驗就沒有心得。所以大家很害怕遇到維摩詰居士,他常會提出佛法來討論,大家都擔心自己沒有辦法應付。

佛陀一一地詢問,但弟子們都不敢去,後來就指向迦葉尊者,佛陀說:「迦葉,你去吧!」迦葉一聽,汗流滿身,說:「佛陀,我也不堪勝任。」佛陀問:「為什麼?」他說:「有一天,我在貧民區托缽,遇到了維摩詰居士,他對我說了一席話,讓我感到很慚愧,明白自己平時度眾生時還有分別心。」

原來迦葉尊者有一個觀念──出家隨佛修行就是僧伽,僧又名福田僧,如果有人供養僧眾,將來就可以得福。因為他想:富有的眾生,已經很富有了,不必再播撒福田種子,應該去貧民區,讓那些窮人們也有機會供養、種福田,才有機會脫離貧窮,所以他托缽的路線,專找貧窮的家庭。

那天在托缽時,遇到維摩詰居士,維摩詰居士就說:「尊者修行,想要修得功德,必定要平等普施。不論貧富,都要用一分平等心、平常心去感化他們,讓大眾都有機會種福,修行最主要的就是要捨邪入正。」

所以在人群中,不要被人群所誤導;在福德中,不要刻意想要去造福或要得福。沒有想到要「得」,才能真正的「得」。看看迦葉尊者和維摩詰居士之間的對話,最主要就是提醒我們抱著平常心,去發揮自己的良能。

所以修行第一要有捨心,捨掉欲求的心,時時學得平常心,在平常中便自然得到歡喜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