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hoose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學佛 善知識(師父)的十種德相與善知識的恩德

想學佛法的人要面對的問題是:
佛是甚麼 ? 為什麼要學 ? 到底要跟那一個善知識(師父)學習?

自己看經典可能太難或深澳,除非有宿生的善根,否則很難了解如來真實義。看完經典之後是否也如經文所形容的『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在此學習的過程中是否能夠歷事練心、隨分隨力的實踐與體悟有絕對的微妙關係。

到底要跟那一個善知識(師父)學習?

《莊嚴經論》云:「知識須具戒、定、慧、德勝、精進、教富饒、通達真實、善說法、悲憫為體、斷疲厭。

以下說明善知識必須具備的十種德相。其大意如下:
一、戒:調伏心猿意馬,不隨煩惱邪行,努力制止惡行而趨向善行。
二、定:調心於善所緣境,於其妙行惡行,所有進止,依止正念正知,使心不起散亂,寂靜安住。
三、慧:粗分通達人無我、法無我等二無我的智慧 乃至於完全寂靜。
四、德勝:師長須具有比弟子更超越殊勝的教量、證量功德。
五、教授富饒:博通經、律、論 三藏 十二部經,成就多聞。
六、通達真實:具足教量、證量二德。由殊勝慧通達二無我(人無我、法無我),現證真實。聞思修當中又開成六個,「聞」、「聞所成慧」, 「思」、「思所成慧,」,「修」、「修所成慧」,這個達實性就是修所成慧,已經真正的通達法無我,大乘的達實性的地上菩薩,見道以後。
七、精進:作利他事業,勇猛直前,堅固勇悍。
八、善說法:說法善巧,能依據弟子的不同根器,善巧引導。
九、具悲憫:說法利生的意念清淨,不為名聞、利養、恭敬,只為悲憫眾生。
十、斷疲厭:不論是詳說、中說、略說都不疲倦,能忍受說法的辛苦與勞累。
戒、定、慧、德勝、教富饒、達實義是自利成就,精進、善巧說、具悲憫、斷疲厭是成熟他人。
自利利他,才能引導弟子一同趣入聖教。
這十種德相中最主要的就是具足戒、定、慧、通達真實、悲心五項。

當我們長期觀察才能找到好的善知識。跟著他學習之後,因此而延續或開展出自己的慧命,應該要隨念善知識的恩德:

善知識是甚麼?
十法經云﹕
於長夜中,馳騁生死尋覓我者(是指無明的長夜輪迴中無法出離,靠善知識找到我)

於長夜中為愚痴覆而重睡眠,醒覺我者,(愚痴是缺乏智慧、懈怠不知覺醒,靠善知識來提示才慢慢覺醒)

沉溺有海,拔濟我者,(因為貪瞋癡 三毒造惡而沉溺在三有(三界)之中,靠善知識拉拔濟出)

我入惡道示善道者,(因為貪瞋癡 三毒造惡而墮入地獄、餓鬼、畜牲三惡道中,靠善知識只引善路)

繫縛有獄解釋我者,(因為三毒所以老是被綁在三有(三界)之中,靠善知識教導解釋解脫之法)

我於長夜,病所逼惱為作醫王,(因為無明大病,所以需要善知識的法藥醫治)

我被貪等猛火燒燃,為作雲雨而為息滅,應如是想。(因為被貪瞋癡等熾熱三毒如猛火燒,所以需要善知識的法雨來澆熄,才能滅掉心中之毒)

《華嚴經》也有此法義:
諸善知識是,於一切惡趣之中,救護於我。

諸善知識是,令善通達法平等性,開示安穩不安穩道,以普賢行而為教授。

諸善知識是,指示能往一切智城,所有之道護送往赴一切智處,正令趣入法界大海,開示三世所知法海,顯示聖眾妙曼陀羅。

諸善知識是,長我一切白淨善法。

師父引進門,修行看個人:是否能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如云:『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眾生苦,非移自證於餘者,示法性令解脫。」

在我們的生命當中,父母(或是其他家人)是第一個老師,從小到大有許多老師,只要他有一句話、一個鼓勵或是行為上的提醒與引導,我都必須心存感激。

每個人都有一個生命的主題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一個主要的課題,這個課題就是生命。

你的人生課程掌握在你的手中,這是你的生命,也是你該學的功課。

生命如大海中的一葉扁舟,在航行時,需要堅強的意志和信心,才能突破驚濤巨浪,到達自由寧靜的港灣,人有實質的智識,才能建立美好的環境,唯有一個創造性的理想,才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希望,所以,人應該培養自己,豐富生命內涵。

一個人的生命,是極其短暫,在成長的歲月裏,常會遭受到孤獨與寂寞的侵襲,我們在生存的歲月,如果對世俗沒有理性的認識,容易掉入自艾自憐的情緒裏,人在自我的追求中,應竭力培養有意義的人生,去開創人生的追求,去開創命運的新機。

人有自我進取的精神,就是在儲備自己的智識,智慧愈發展,對於世俗的認識就愈透澈,人應該在自己的生活中求進步,在別人的生活中求知識,人類智慧的創造,從文學和藝術的成就,顯示最高的價值。

知名的作家劉俠曾說,她從來不為落葉感歎,「就像我也從不為夕陽流淚,因為我知道今年的葉落是為了孕育明年的新生,今天的日落是為了展現明天的晨曦,懷抱一個美麗的希望,這一切都是可以忍受的。」

如果你不耐著性子多學點,只會感到空虛和不自在而已,生命是需要你去瞭解的,而不是你能走得多快來決定的。

我想,生命的真正目的,是要學習永恆的生命技巧與智慧。

人生原來不是你想的那樣

人生有很多時候,並不是原來想的那樣。

過度期望、高估了自己,就會有失望的時候。

現代的人情感濃烈奔放,卻也聚散匆遽,其實,悲歡歲月才是人生真貌。生命就是如此,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矛盾,人們的眼睛往往不夠雪亮,無法徹見自己生命的矛盾。

人生的福分,如果沒有兌現,其實是不算數的。

對人生真要搞清楚、弄明白,原來是如此,當然,就真的放下了。如此生活就會比較快樂,一切隨緣,在隨緣之中就能"相隨心轉,境隨心轉了。"

人若能心處於不動欲念之境,隨遇而安,善盡生之職責,命必然過得踏實。所謂:以靜心處理順境,以善心安於逆境。

美國幽默作家李勒說:「生命就像一部縫紉機,希望裁出些什麼,就得放進什麼。」

人生來來去去之間,自有一番學問,沒有想像的好,也沒有想像的壞,不管是什麼樣子,卻往往不是原來所想像的那樣,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充滿著未知和冒險。

人生要用心過,不要用頭腦想。

人生,充滿了無數的驚嘆號!

聖嚴法師:別自己綁住自己

如果凡事依賴算命,會讓人的生命失去彈性,很可能每天出門前都要先算一下:幾點鐘出門比較好?
如果是相信方位的人,睡覺的床位還要一再變更,生活變得綁手綁腳。這樣的人便是自己困擾自己。

曾有一位精通紫微鬥術的居士好心的幫我推算,他排好命盤後,告誡我在某一年,不要靠近火,在某個方位不可以靠近水。

我說:「這可糟糕了,因為電燈也是火,打火機、火柴、香火、燭火、廚房爐火等等都是火;而水必須喝,洗臉、洗澡也一定要用水,如果不能靠近水,要怎麼生活?」

他說:「那靠近小火、小水就好,不要靠近大火、大水。」

事實上,真要死於火災及水災的話,不論水火大小都會死。所以我並沒有因為他的話而緊張害怕,只是感謝他幫我算命,給我忠告了。

印光大師: 火化的意義

印光大師: 火化的意義
自佛法東來,僧皆火化。而唐宋崇信佛法之高人達士,每用此法。以佛法重神識,唯恐耽著身軀,不得解脫。焚之,則知此不是我,而不複耽著。又為誦經念佛,期證法身。(續)靈岩普同塔記

火葬一法,唐宋佛法盛時,在家人多用之。然宜從俗葬埋,恐執泥者妄生議論。實則燒之為易泯滅。過七七日燒彌妥。葬之年辰久,或致骨骸暴露耳。

喪祭,通須用素,勿隨俗轉
至於喪祭,通須用素,勿隨俗轉。縱不知世務者,謂為不然,亦任彼譏誚而已。喪葬之事,不可過為鋪排張羅。作佛事,只可念佛,勿做別佛事。並令全家通皆懇切念佛。則於汝母,於汝等諸眷屬及親戚朋友,皆有實益。(正)複周孟由昆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