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hoose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學佛 善知識(師父)的十種德相與善知識的恩德

想學佛法的人要面對的問題是:
佛是甚麼 ? 為什麼要學 ? 到底要跟那一個善知識(師父)學習?

自己看經典可能太難或深澳,除非有宿生的善根,否則很難了解如來真實義。看完經典之後是否也如經文所形容的『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在此學習的過程中是否能夠歷事練心、隨分隨力的實踐與體悟有絕對的微妙關係。

到底要跟那一個善知識(師父)學習?

《莊嚴經論》云:「知識須具戒、定、慧、德勝、精進、教富饒、通達真實、善說法、悲憫為體、斷疲厭。

以下說明善知識必須具備的十種德相。其大意如下:
一、戒:調伏心猿意馬,不隨煩惱邪行,努力制止惡行而趨向善行。
二、定:調心於善所緣境,於其妙行惡行,所有進止,依止正念正知,使心不起散亂,寂靜安住。
三、慧:粗分通達人無我、法無我等二無我的智慧 乃至於完全寂靜。
四、德勝:師長須具有比弟子更超越殊勝的教量、證量功德。
五、教授富饒:博通經、律、論 三藏 十二部經,成就多聞。
六、通達真實:具足教量、證量二德。由殊勝慧通達二無我(人無我、法無我),現證真實。聞思修當中又開成六個,「聞」、「聞所成慧」, 「思」、「思所成慧,」,「修」、「修所成慧」,這個達實性就是修所成慧,已經真正的通達法無我,大乘的達實性的地上菩薩,見道以後。
七、精進:作利他事業,勇猛直前,堅固勇悍。
八、善說法:說法善巧,能依據弟子的不同根器,善巧引導。
九、具悲憫:說法利生的意念清淨,不為名聞、利養、恭敬,只為悲憫眾生。
十、斷疲厭:不論是詳說、中說、略說都不疲倦,能忍受說法的辛苦與勞累。
戒、定、慧、德勝、教富饒、達實義是自利成就,精進、善巧說、具悲憫、斷疲厭是成熟他人。
自利利他,才能引導弟子一同趣入聖教。
這十種德相中最主要的就是具足戒、定、慧、通達真實、悲心五項。

當我們長期觀察才能找到好的善知識。跟著他學習之後,因此而延續或開展出自己的慧命,應該要隨念善知識的恩德:

善知識是甚麼?
十法經云﹕
於長夜中,馳騁生死尋覓我者(是指無明的長夜輪迴中無法出離,靠善知識找到我)

於長夜中為愚痴覆而重睡眠,醒覺我者,(愚痴是缺乏智慧、懈怠不知覺醒,靠善知識來提示才慢慢覺醒)

沉溺有海,拔濟我者,(因為貪瞋癡 三毒造惡而沉溺在三有(三界)之中,靠善知識拉拔濟出)

我入惡道示善道者,(因為貪瞋癡 三毒造惡而墮入地獄、餓鬼、畜牲三惡道中,靠善知識只引善路)

繫縛有獄解釋我者,(因為三毒所以老是被綁在三有(三界)之中,靠善知識教導解釋解脫之法)

我於長夜,病所逼惱為作醫王,(因為無明大病,所以需要善知識的法藥醫治)

我被貪等猛火燒燃,為作雲雨而為息滅,應如是想。(因為被貪瞋癡等熾熱三毒如猛火燒,所以需要善知識的法雨來澆熄,才能滅掉心中之毒)

《華嚴經》也有此法義:
諸善知識是,於一切惡趣之中,救護於我。

諸善知識是,令善通達法平等性,開示安穩不安穩道,以普賢行而為教授。

諸善知識是,指示能往一切智城,所有之道護送往赴一切智處,正令趣入法界大海,開示三世所知法海,顯示聖眾妙曼陀羅。

諸善知識是,長我一切白淨善法。

師父引進門,修行看個人:是否能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如云:『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眾生苦,非移自證於餘者,示法性令解脫。」

在我們的生命當中,父母(或是其他家人)是第一個老師,從小到大有許多老師,只要他有一句話、一個鼓勵或是行為上的提醒與引導,我都必須心存感激。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