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hoose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昔有愚人,養育七子。一子先死。時此愚人見子既死,便欲停置於家中,自欲棄去。
旁人見已,而語之言:生死道異,當速庄嚴,致於遠處而殯葬之。云何得留,自欲棄去?爾時愚人聞 此語已,即自思念:若不得留,要當葬者,須更殺一子,停擔兩頭,乃可勝致。於是便更殺其一子而擔負之,遠葬林野。時人見之,深生嗤笑,怪未曾有。譬如 比丘私犯一戒,情憚改悔,默然覆藏,自說清淨。或有智者即語之言:出家之人,守持禁戒,如護明珠,不使缺落。汝今云何違犯所受,欲不懺悔?犯戒者言:苟須懺者,更就犯之,然後當出。遂便破戒,多作不善,爾乃頓出。如彼愚人,一子既死,又殺一子。今此比丘亦復如是。

有 一個人,養了七個兒子,其中一個有一天死去了,這個人想把死孩放在家中,卻讓自己和家人離開那所屋子。鄰人對他說︰『您為什麼不把死了的兒子拿出去埋葬, 卻讓活的人離開家庭呢?這個行為太笨拙了。』這個人聽了以後,想道︰『話是不錯的,人死了,應當拿出去埋葬;可是叫我怎樣拿呢?哦,只有這樣吧,再殺死一 個,那就可以成擔挑了去。』結果,真的他就再殺死一個兒子,和那死了的兒子湊成一擔,挑到山上去埋葬了。

這個故事比喻︰有些人修行人犯了一條戒律,不想改悔,還要企圖掩蓋事實,假作持戒清淨。被人揭發了,告訴他︰『修行人守戒,應該和保護珍貴的眼珠一般,怎麼可以違犯而不懺悔呢?』他就索性多作些破戒的惡事,以便一同懺悔,這正像殺子成擔,以便一同出埋一樣的愚蠢無知。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