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學會的十六件事
“人生十二之最”
最大的財富是健康
最珍貴的禮物是寬恕
最可憐的性情是自卑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最大的失敗是自大
最大的無知是自欺
最大的錯誤是自棄
最大的悲哀是忌妒
最大的債務是人情
最大的破產是絕望
最可敬的是精神
最大的欣慰是奉獻
征服與屈服
每日一故事 ~ 玩 遊 戲 的 老 和 尚
忙處須閑淡處濃,世情疏後道情通。
了然得旨青冥外,兀爾虛心罔象中。
─宋‧永明延壽禪師
一個人看見一個老和尚在和一群孩子用堅果玩遊戲,就取笑他是個瘋子。
這位老和尚發現有人在嘲笑自己,就在路上放了一把鬆了弦的弓。然後,他問:「聰明人,你猜猜看,我這麼做是什麼意思!」
四周的人逐漸圍攏過來。那人苦思了很久,也沒弄明白老和尚的意思。他只好認輸,向老和尚求教。
老和尚解釋說:「如果你老是把弦繃得太緊,弓很容易就會折斷;可是,如果你把它放鬆了,要使用時就能拉弓上弦了。」
☆禪中道義☆
生命的步履就像河流的奔湧,有急有緩,既有「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的舒緩容與,又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推雪」的激烈緊迫。
一張一弛,才是生活之道。哪能一味的急迫,一味的悠忽?一味的急迫,生命就顯得狹窄;一味的悠忽,生命就顯得虛無。只有坦然,張弛有度,才得人生三昧。
然而,人們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總是不斷地壓迫自己向前、向前、再向前。有時候,失敗不是缺乏自信,也不是缺乏時機,更不是缺乏才華。過多的壓力才是其真正的根源。適時地放鬆自己繃緊的心弦,成功也會隨之變得輕鬆起來。
生命中10件無能為力的事
“人生在世,俯仰之間,自當追求卓越,但有盡其所能。”
“永遠不要後退,退到最後無路可退。”
“人,一輩子註定了被好多人喜歡,也喜歡好多人。但是選擇只有一個。並要終於這個選擇。
愛,又有幾個人足夠幸運,能夠在有生之年,正確的時間,遇到 真愛呢?……”
人生總是因為有回憶,而多了分美好。
偶爾的回憶勝過永遠的想念。畢竟日子是會越來越好的。
“讀過一句話--當你總是緬懷過去的時候,證明你現在過的並不好。所以,美好的回憶可以,但絕不留戀。要永遠憧憬,永遠在現在努力。”
嘴長在別人的身上,耳朵在自己身上,說不說,是他們的事情,聽不聽,是你自己的事情了,我們要學會微笑的面對這一切。
“不必去理會……”
“真的希望人是有靈魂的,不要一切皆為虛幻。”
當你扛不住的時候就讀一遍
人生的三十個零
有計劃-沒行動=零,有機會-沒抓住=零,有落實-沒完成=零,
有價值-沒體現=零,有進步-沒耐心=零,有任務-沒溝通=零,
有能力-沒發揮=零,有創造-沒推銷=零,有知識-沒應用=零,
有目標-沒膽量=零,有付出-沒效益=零,有原則-沒堅持=零,
有意志-沒持久=零,有熱情-沒定力=零,有毅力-沒恒心=零,
有意識-沒態度=零,有胸懷-沒謙虛=零,有指令-沒執行=零,
有方法-沒行動=零,有行動-沒效率=零,有平臺-沒創新=零,
有工作-沒定量=零,有標準-沒考核=零,有成績-沒激勵=零,
有制度-沒實施=零,有佈置-沒檢查=零,有舞臺-沒出色=零,
有團隊-沒合作=零,有眼光-沒發現=零,有問題-沒解決=零。
每天讀一下這幾句話
減少煩惱的兩個原則!
應該怎樣過人生呢?要記住:
第一:你一定要寬恕眾生。
人的一生耗費在干擾別人、傷害別人、譭謗別人、批評別人的時間,超過於冷靜下來瞭解自己。我們每天眼睛一張開,都在看別人的錯誤;一張嘴巴,都在講別人的過錯。人永遠是煩惱的動物,從早到晚都是一樣,到老到死還是不覺悟。
你要活得快樂,你一定要寬恕眾生。
大家都不是聖人。你的心中,一定有最氣憤的人、你最恨的人、最討厭的人、也有最嫉妒的人,對不對?從來沒有發脾氣的人,請舉手……沒有人!除非是神經病,大家都曾發過脾氣。現在師父告訴大家:怎樣過最快樂的日子?
要寬恕眾生,不要看人家的缺點,要看自己的缺點。我舉個例子:比如說,同樣在一個公司裏,別人的能力比我強,我就嫉妒他,我的內心就不滿。諸位佛友,你看是那一個人比較痛苦呢?是別人活得痛苦,還是你活得痛苦呢?
你嫉妒別人、恨別人,人家又不知道,真是神經病。然後,有一天你實在忍不住了,對你所恨的人說:「我在恨你,你知道嗎?」對方說:「我不知道啊!」這樣不是很可憐嗎?
世界上只有慈悲能夠解除痛苦。你們一定要放下,要寬恕眾生。寬恕人家,你就會很好過日子。
你今天晚上來聽師父講這一席話,值二十萬新加坡幣,回去就很好睡覺了。你就可以說:「我以前恨你。今天聽師父講,就不恨你了。反正前世欠你的,你就拿去用吧!」這就 0K 了。
《六祖壇經》中說:「他非我不非。」六祖慧能大師就是這樣教我們的。別人弄得是是非非,我們是不能有是非的,要做到如下的原則:「寬恕眾生。」這是學佛的第一步驟,如此你才不會痛苦煩惱。
其實我們不只是為了眾生才寬恕眾生;而是為了自己想要享受那一份安祥寧靜的內在,體會那種知足而清心自在的快樂。所以,你一定要寬恕眾生,這樣我們的智慧就會慢慢啟發出來,心地也會漸漸地廣闊開朗起來。
第二:改變自己,勝於改變別人。
釋迦牟尼佛說:「降伏百萬大軍並不偉大;降伏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簡單地講,學佛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改變自己。
我們看看當今社會上:父母親因意見不合而吵架、兄弟之間因小事而紛爭、同學因對事情看法不同而起爭執、同事間會鬥爭,這是為什麼?你有沒有想想癥結在那裏?該找找根本解決的辦法。
我 們再更深入地想一想:不管是同公司的同事、親密的朋友、情如手足的同學,剛開始相處時,大家都很融洽;後來大家都搞得很痛苦,為什麼呢?可以找到問題的根 源嗎?面臨這些現實的問題,總要找到答案,因為人必須生活下去。每一個人總要活下去,一定要工作,一定要吃三餐;但是面臨每天爭執的問題,該怎麼辦呢?
我認為:「改變自己,勝於改變別人。」隨便舉個例子來講:比如夫妻之間,先生花天酒地,喜歡玩女人;太太傷透了腦筋,因為她放不下,觀念轉不過來。如果學了佛法,觀念就能轉過來:「你今天不回來,我就尋自己的樂趣!反正我的生活總要過下去;改不了你,我改變自己。」
同事與同事之間也是一樣:彼此相處久了,相互就瞭解對方了,也瞭解其為人了。比如:這個人怪貪,只想占人便宜。買一個便當,偷偷跑到外面去吃。我買了一個便當回來,被他發現了雞腿,馬上被偷走。他買水果自己偷偷躲著吃;我買水果,他一定要搶著吃。什麼事情,都為了他自己。
世間這種人很多。在台灣很多,在新加坡不知道有沒有?可能沒有。這種人水準很低,我們也不必跟他計較。若遇到這種人,我奉勸你:「改變自己」。面對這種人,他是凡夫;不會覺悟的,是不可能解脫的。所以,我們不要跟他一般見識。
因此,要寬恕別人、改變自己;寬恕眾生,快活自己。
修行就是要守住六根門頭,別讓它在聲色上追逐
日 期:一九八一年秋天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老和尚開示:「當我們論說他人是非時,不是他非我是的事實,而是我們的耳根、眼根在納受、分別外物,是 自家賊在劫功德財,我們修行就是要守住六根門頭,別讓它在聲色上追逐,這樣,煩惱就進不了門,時時緊閉六根,耳裝聾,聽若無聞,眼裝瞎,視若無睹,鼻不揀 香臭,口不挑精粗,耳不貪美言,眼不貪境界,自鎖家門(即鎖自家六根門頭),專意念佛、拜佛、看經、靜坐,打劄自身的功夫,哪里還有閑情對外攀緣?」
日 期:一九八一年秋天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老和尚說:「初出家的人,都帶著一身的習氣業障,妄念紛飛,心猿意馬,不受束縛,隨心所欲,為所欲為。 而現在出家修行,就是要把這些舊模式翻成新的版樣,將原本已習以為常的習氣,轉成負載道法的行儀,即所謂的出家要有戒,戒就是因果,有所約束,種什麼因, 得什麼果,有戒即有定,有定即能發慧,天龍八部自來相護。」
「而修行最先 就是要攝住這個心猿意馬、隨心所欲的心,不讓它出去放逸,這很不容易,但我們要發願,為消這些無始來的習氣罪業,要提出勇氣,努力修苦行,難做的,要去 做,別人不願做的,我們要去做,發願自己要成就,像阿彌陀佛一樣,如此的信願行,業障才會消。業障消,則做任何事情都愉愉快快的,不覺其苦,雖住娑婆界, 猶如西方境。」
「修行的路,雖然艱辛,不如俗家自由,但卻載著我們步向西方,去見阿彌陀佛。」
「所謂修苦行,也就是惜福,不糟棄任何可用的東西,吃的、用的,都要能化腐朽為神奇,才是功德,才是修福慧。」
「俗家人的功德福報,是享得盡的,而出家人的功德福報,卻能生慧,出家飯是不容易吃的,要吃種種的苦,但這種苦是消我們無量劫來的重業,最後業盡生西。」
無生法忍
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世間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敵人躲藏在我們的心裏,在我們的思想中,我們掩護自己的敵人,不容易發覺;自己的思想上、心靈裏,惡的不除,要想解脫自在,非常困難。
敵 人的主帥,就是我執,貪 瞋癡慢疑是他們的五大集團,心是司令。向自我挑戰,沒有強大的願力和德行,要達到解脫的目標,並不容易;就是一個有為的修行人,要與八萬四千煩惱魔軍作 戰,想要凱旋而歸,談何容易。一般人把八萬四千的魔軍完全隱藏在心裏,成為隱形的軍隊;要向他們宣戰,先要認識這些魔軍的本來面目,瞭解後才能征服它們。 這些魔軍的面目是什麼呢?
一、自私:
自 私就是我執, 凡事只想自己,不想別人,我的財富,我的家人,我的想法,我的所有,這許多的錯誤想法,牢固不移,所以要用「念念為眾生」的思想來打破自私的觀念,並不容 易。但是一個人有沒有人格道德,就看他是否被囚在自私的羅網裏,如果還能念念有人、有你、有他;心中有道德、善良、因果,則他的自私就已經有所鬆動,只要 再加把勁,克服私心、私念、私情,就不為難了。
二、欲望:
人 生對「財色名 食睡」的五欲,也是「望欲興歎」,無可奈何,所以人都做了欲望的奴隸。金錢,人之所欲也,誰又不做金錢的奴隸呢?名位,人之所欲也,誰又不做名位的奴隸 呢?愛情,人之所欲也,誰又不是情欲的奴隸呢?衣食,人之所欲也,誰又不做衣食的奴隸呢?欲望本來不一定完全不好,除了染汙的欲望應該排除之外,善法的欲 望也可以讓他增長,例如孝養父母,報效國家,慈濟社會,增益全民,只是具有這種善法欲的人,為數不多了。
三、嫉恨:
人 心裏的惡念, 多如牛毛,但是舉其大者,嫉恨是最壞的惡念。妒人所有,妒人勝己,所有好者、善者,他一概不喜,總要去之而後快,這是人性最可恥的劣根性。恨心也是最大的 過失,好事他想成壞事,嫉恨的火能將一切善事變成惡事,吳三桂將軍一怒為紅顏,不是嫉心毀滅了大明江山嗎?嫉恨是毒蛇,當人遇到嫉恨,很難逃過一劫。
四、懶惰:
人應該向自我宣戰的敵人很多,無明、愚癡、懈怠、無恥、無愧,尤其懶惰最為可怕。阿那律只是在法會上打了一個瞌睡,佛陀就呵斥他「咄咄汝好睡,螺螄蚌蛤內,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可見懶惰之罪重矣。
《百 喻經》裏有一個故事 說:太太為懶惰的先生做了一個圓圈餅,掛在他的頸上,自己回娘家探親。一去數天后回家,丈夫已經餓死了,因為他只吃前面的餅,懶得把後面的轉過來送到嘴 裏。一個家庭裏,家人都懶惰,家裏貧窮;社會上的人都懶惰,社會落伍;國家都養一群懶惰的人,則國不成國,市不成市,學佛的如果都懶惰,那將都是業力的奴 隸,永遠出不了六道輪回。
向自我宣戰,我們只有曉得增長願力,消除業障,才能還給我們一個清淨健全的菩薩人生,那才是人生最大的價值。
何謂**工作禪修法**
有位農夫,每天辛勤把鋤耕作,善用時間修行,在每挖一 下土地時,隨口念上一句「阿彌陀佛」;撿拾一粒石頭時 ,如數念珠,也念上一句「阿彌陀佛」,一天下來已千佛萬佛,久念印心,最後這位老農夫臨終與佛相應,蒙佛接 引往生淨土。這也告訴我們「工作禪」的方法,人要善用時間修行,否則一定沒有時間修行。上班工作就在做功課 ,除了念佛持咒、禪坐之外,在工作中認真付出,熱心為人服務,不好犯上,不偷怠耗時、貪污舞弊,一心無二, 就是「工作禪修法」。
生活本身就是一種考驗,生命的本質就是一種挑戰。「在逆流之中,向前精進才叫修行;在苦難中,懂得體悟 才叫學佛」。佛所承擔的是「大悲、大願、大行、大無畏」的度眾佛事,倘若學佛人都專挑軟的吃、挑輕鬆的學, 見苦就閃,苟且偷安,畏首縮尾,沒有一點勇者、仁者精神,沒有一點「為法忘軀」的擔當,哪能叫學佛?與佛之 苦行、忍辱行、粉身碎骨,何其差異千萬里?
修道人與水鬼
冤冤相報何時了,
一切皆有業,善惡到頭自分曉。
佛經裡有一段故事——
在舍衛城外三十里處,住著一位修道人,第天都有進城化緣。在城內有位經營屠豬買賣的生意人,十分樂善好施,與修道人特別投緣,每次修道人到城裡,生意人都有會慇勤供養,並送他許多日用品和食物。
後來,生意人往生後墮入鬼道,成為水鬼。在恆河中,他常常受到如雪片般不斷落下的鐵刀、鐵戟所擊傷,剌得他全身痛苦不堪。
他一直不甘心地想:生前我常佈施,為什麼會墮入鬼道受苦?左思右想卻想不通,最後猜想可能是殺業所致吧!
又想:「我生前對修道人盡心供養,有求必應。修道人明知道我殺生賣肉是造惡業,為什麼一直沒有告訴我?讓我做錯事後還不知道自已犯錯,也不知道要改過。因此,他很痛恨修道人,一直在恆河中等待機會報復。」
終於等到一天,修道人在坐船渡過恆河。當船隻行到河中時,水鬼一看機會來了,就立即現身,用力拉著船,要將船翻覆。正好船上有一位賢者,看到水鬼如此兇惡,就問說:「你為什麼拉住船不肯放呢?」
水鬼露出兇惡的臉,指著修道人,忿忿地說:「都是他!我在生前供養他,並且一應俱全。但他明知殺生不好,竟然從未勸告過我,讓我死後墮入鬼身,每天受著極大的痛苦!現在,我一定要把這位修道人拖下來,讓他嘗嘗痛苦的滋味,要不然我就要打翻整條船。」
這 位賢者冷靜對水鬼說:「你仔細想想看!你生前殺豬、賣肉就受到這麼大的業報;若還心懷恨意,傷害修道人,你可知道你的業還會加重多少?所受的痛苦,還要多 久?既然知道造惡會招禍,怎不趕快改過呢?解開你的惡念、恨意,就可以立即解脫啦!至於修道人未提醒你殺生會 遭受業報,自有他應該承受的業。」
水鬼聽了,心想:對啊!我不該冤冤相報、不該心懷怨恨,一切皆有業,我應該好好承受過去錯誤的果報,不要再害人了!想通後,水鬼趕緊合掌,並起了一分慚愧懺悔心,當下心中的恨和怨都消除了。剎那間,他轉了鬼身、飄飄然地離開恆河邊,獲得解脫了。
「為善得福,為惡得禍」的因果關係,不可不知。要瞭解何謂善,何謂惡?不只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天天積善;看到別人行惡,更要機巧地勸導,這也是我們的本分事。知錯要能改,而不是一再地怨懟別人;如此,才能改善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