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hoose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震撼的水滴攝影

陪伴與懂得,比愛情更加可貴

陪伴與懂得,比愛情更加可貴
 
1、當你不知道如何選擇的時候,一定是你自己不瞭解自己的時候。
2、當意識到一顆鑽石比一顆玻璃珠貴重時,你已經可悲地長大了。
3、我奮不顧身的愛上了你,慶倖的是你也如此。
4、接受現實是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唯有面對現實,你才能超越現實。
5、這一生,總有一個人,老是跟你過不去,你卻很想跟他過下去。
6、一句我愛你,換了多少人?說了多少遍?
 7、漂亮的女人可以吸引一千個情人,卻未必能夠找到一個丈夫。美女的魅力指數,可以通過她選擇的男人,作為交換價值來評估。所以,要知道女人真正的價值,不要看她的情人,而要看他的丈夫是誰。
8、其實對方不喜歡你,你再怎麼追也沒用,對方喜歡你,根本不需要挖空心思去追。或許真有一天他被你的誠意所打動,可最終大多還是會分手的。因為愛情不是感動,你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伴侶,即使一時接受你,將來碰上他心儀的那一位,一樣會離開你。
9、就那麼一瞬間,你的話像是一束陽光,照亮了角落裏所有的陰霾。
10、咖啡苦與甜,不在於怎麼攪拌,而在於是否放糖;一段傷痛,不在於怎麼忘記,而在於是否有勇氣重新開始。
         11、我愛你,不迷惑,不慌張,不猶豫。
12、有時候不是不信任,只是因為我比別人更在乎,更怕失去。
13、戀愛中,女人要做37女人:不要太冷,否則愛也沒了溫度;不要太煲,否則愛也被燙得窒息。女人,隨時隨地,要掌握一支愛情溫度計20%的愛留給自己,用八成熟度,談一場一百分的戀愛。
14、異地戀,戀的不僅僅是愛情,還有一種堅持。
15、承諾就像女人說要減肥一樣,說到卻總也做不到。
16、 梁文道《我執》:每一段感情的發生與結束其實都是記憶的戰爭。受過傷害的,必將遲疑畏懼,甚至倉皇退縮,因為他記得那麼清楚,他害怕的不是眼前人,而是過 去的人,他不只是和新認識的朋友交往,他還同時和自己的記憶談判、作戰,對方可不知道,這樣的關係何等艱難,因為與他角力的是過去的陌生人。
17、加繆《西西弗神話》:惟一真正的出路恰恰處在人類判斷沒有出路的地方。
18、席慕容:時間能夠證明愛情,也能夠把愛推翻。沒有一種悲傷是不能被時間減輕的。如果時間不可以令你忘記那些不該記住的人,我們失去的歲月又有什麼意義?
 19、村上春樹: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緒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聽話,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裏。
20、在我的心裏,陪伴與懂得,是比愛情更加可貴的事。


勸發菩提心文 省庵大師.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

勸發菩提心文

 省庵大師著
     省庵大師(1686-1734)清朝時著名淨土宗高僧,為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
        不肖,愚下凡夫僧實賢,泣血稽顙,哀告現前大眾,及當世淨信男女等,惟願慈悲,少加聽察。嘗聞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 心發則佛道堪成。苟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則縱經塵劫,依然還在輪回;雖有修行,總是徒勞辛苦,故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忘失尚爾,況未發乎?故知欲學如來乘,必先具發菩薩願,不可緩也。
                                     省庵大師

        然心願差別,其相乃多;若不指陳,如何趨向?今為大眾略而言之。相有其八:所謂邪正真偽大小偏圓是也。云何名為邪正真偽大小偏圓耶?世有行人,一向修行, 不究自心,但知外務:或求利養,或好名聞,或貪現世欲樂,或望未來果報。如是發心,名之為邪。既不求利養名聞,又不貪欲樂果報,唯為生死,為菩提。如是發 心,名之為正。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如登萬仞之山,必窮其頂;如上九層之塔,必造其顛。如是發心, 名之為真。有罪不懺,有過不除,內濁外清,始勤終怠。雖有好心,多為名利之所夾雜;雖有善法,複為罪業之所染汙。如是發心,名之為偽。眾生界盡,我願方 盡;菩提道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若于心外見有眾生,及以佛道,願度 願成;功勳不忘,知見不泯。如是發心,名之為偏。若知自性是眾生,故願度脫。自性是佛道,故願成就。不見一法,離心別有;以虛空之心,發虛空之願,行虛空 之行,證虛空之果,亦無虛空之相可得。如是發心,名之為圓。知此八種差別,則知審察;知審察,則知去取;知去取,則可發心。云何審察?謂我所發心,於此八 中,為邪、為正?為真、為偽?為大、為小?為偏、為圓?云何去取?所謂去邪、去偽、去小、去偏,取正、取真、取大、取圓;如此發心,方得名為真正發菩提心 也。
           此菩提心,諸善中王;必有因緣,方得發起。今言因緣,略有十種。何等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師長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眾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靈故。八者懺悔業障故。九者求生淨土故。十者為念正法得久住故。
           云何念佛重恩?謂 我釋迦如來最初發心, 為我等故,行菩薩道,經無量劫,備受諸苦。我造業時,佛則哀憐,方便教化;而我愚癡,不知信受。我墮地獄,佛複悲痛,欲代我苦;而我業重,不能救拔。我生 人道,佛以方便,令種善根,世世生生,隨逐於我,心無暫捨。佛初出世,我尚沉淪;今得人身,佛已滅度。何罪而生末法?何福而預出家?何障而不見金身?何幸 而躬逢舍利?如是思惟,向使不種善根,何以得聞佛法?不聞佛法,焉知常受佛恩?此恩此德,丘山難喻。自非發廣大心,行菩薩道,建立佛法,救度眾生;縱使粉 身碎骨,豈能酬答?是為發菩提心第一因緣也。
                                   

           云何念父母恩?哀 哀父母,生我劬勞。十 月三年,懷胎乳哺;推幹去濕,咽苦吐甘,才得成人。指望紹繼門風,供承祭祀。今我等既已出家,濫稱釋子,忝號沙門。甘旨不供,祭掃不給;生不能養其口體, 死不能導其神靈。於世間則為大損,於出世又無實益;兩途既失,重罪難逃。如是思惟,惟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眾生。則不惟一生父母,生生父 母,俱蒙拔濟;不惟一人父母,人人父母,盡可超升。是為發菩提心第二因緣也。
                            省庵大師

           云何念師長恩?父 母雖能生育我身,若無 世間師長,則不知禮義;若無出世師長,則不解佛法。不知禮義,則同於異類;不解佛法,則何異俗人?今我等粗知禮義,略解佛法,袈裟被體,戒品沾身;此之重 恩,從師長得。若求小果,僅能自利;今為大乘,普願利人,則世出世間二種師長,俱蒙利益。是為發菩提心第三因緣也。
           云何念施主恩?謂 我等今者,日用所資,並非己有。二時粥飯,四季衣裳,疾病所需,身口所費,此皆出自他力,將為我用。彼則竭力躬耕,尚難糊口;我則安坐受食,猶不稱心。彼 則紡織不已,猶自艱難;我則安服有餘,寧知愛惜?彼則蓽門蓬戶,擾攘終身;我則廣宇閒庭,悠遊卒歲。以彼勞而供我逸,于心安乎?將他利而潤己身,於理順 乎?自非悲智雙運,福慧二嚴,檀信沾恩,眾生受賜,則粒米寸絲,酬償有分,惡報難逃。是為發菩提心第四因緣也。
           云何念眾生恩?謂 我與眾生,從曠劫來, 世世生生,互為父母,彼此有恩。今雖隔世昏迷,互不相識;以理推之,豈無報效?今之披毛帶角,安知非昔為其子乎?今之蠕動蜎飛,安知不曾為我父乎?每見幼 離父母,長而容貌都忘;何況宿世親緣,今則張王難記。彼其號呼於地獄之下,宛轉於餓鬼之中,苦痛誰知?饑虛安訴?我雖不見不聞,彼必求拯求濟。非經不能陳 此事,非佛不能道此言;彼邪見人,何足以知此?是故菩薩觀于螻蟻,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常思利益,念報其恩。是為發菩提心第五因緣也。
          云何念生死苦?謂 我與眾生,從曠劫來, 常在生死,未得解脫。人間天上,此界他方,出沒萬端,升沈片刻。俄焉而天,俄焉而人,俄焉而地獄、畜生、餓鬼。黑門朝出而暮還,鐵窟暫離而又入。登刀山 也,則舉體無完膚;攀劍樹也,則方寸皆割裂。熱鐵不除饑,吞之則肝腸盡爛;烊銅難療渴,飲之則骨肉都糜。利鋸解之,則斷而複續;巧風吹之,則死已還生。猛 火城中,忍聽叫嗥之慘;煎熬盤裏,但聞苦痛之聲。冰凍始凝,則狀似青蓮蕊結;血肉既裂,則身如紅藕華開。一夜死生,地下每經萬遍;一朝苦痛,人間已過百 年。頻煩獄卒疲勞,誰信閻翁教誡?受時知苦,雖悔恨以何追?脫已還忘,其作業也如故!鞭驢出血,誰知吾母之悲?牽豕就屠,焉識乃翁之痛?食其子而不知,文 王尚爾;啖其親而未識,凡類皆然!當年恩愛,今作怨家;昔日寇仇,今成骨肉。昔為母而今為婦,舊是翁而新作夫。宿命知之,則可羞可恥;天眼視之,則可笑可 憐。糞穢叢中,十月包藏難過;膿血道裏,一時倒下可憐。少也何知,東西莫辨;長而有識,貪欲便生。須臾而老病相尋,迅速而無常又至。風火交煎,神識於中潰 亂;精血既竭,皮肉自外乾枯。無一毛而不被針鑽,有一竅而皆從刀割。龜之將烹,其脫殼也猶易;神之欲謝,其去體也倍難。心無常主,類商賈而處處賓士;身無 定形,似房屋而頻頻遷徙。大千塵點,難窮往返之身;四海波濤,孰計別離之淚?峨峨積骨,過彼崇山;莽莽橫屍,多於大地!向使不聞佛語,此事誰見誰聞?未睹 佛經,此理焉知焉覺?其或依前貪戀,仍舊癡迷;只恐萬劫千生,一錯百錯。人身難得而易失,良時易往而難追。道路冥冥,別離長久;三途惡報,還自受之。痛不 可言,誰當相代?興言及此,能不寒心?是故宜應斷生死流,出愛欲海;自他兼濟,彼岸同登。曠劫殊勳,在此一舉。是為發菩提心第六因緣也。
           云何尊重己靈?謂 我現前一心,直下與釋迦如來無二無別;云何世尊無量劫來早成正覺,而我等昏迷顛倒,尚做凡夫?又,佛世尊則具有無量神通智慧,功德莊嚴;而我等則但有無量 業系煩惱,生死纏縛。心性是一,迷悟天淵;靜言思之,豈不可恥?譬如無價寶珠,沒在淤泥;視同瓦礫,不加愛重。是故宜應以無量善法,對治煩惱。修德有功, 則性德方顯;如珠被濯,懸在高幢。洞達光明,映蔽一切;可謂不孤佛化,不負己靈。是為發菩提心第七因緣也。  
                                                          
           云何懺悔業障?經 言:犯一吉羅,如四天王壽五百歲,墮泥犁中。吉羅小罪,尚獲此報;何況重罪,其報難言!今我等日用之中,一舉一動,恒違戒律;一餐一水,頻犯屍羅。一日所 犯,亦應無量;何況終身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且以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為優婆塞戒,尚不具足;何況沙彌、比丘、菩薩等戒,又不必 言矣。問其名,則曰我比丘也;問其實,則尚不足為優婆塞也,豈不可愧哉!當知佛戒不受則已,受則不可毀犯;不犯則已,犯則終必墮落。若非自湣湣他,自傷傷 他,身口並切,聲淚俱下,普與眾生,求哀懺悔,則千生萬劫,惡報難逃。是為發菩提心第八因緣也。
           云何求生淨土?謂 在此土修行,其進道也難;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難故累劫未成。是以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末世修行,無越於此。然經稱 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則莫若執持名號;言多善,則莫若發廣大心。是以暫持聖號,勝於佈施百年;一發大心,超過修行曆劫。蓋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 發,則雖念奚為?發心原為修行;淨土不生,則雖發易退。是則下菩提種,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長;乘大願船,入於淨土之海,西方決定往生。是為發菩提心 第九因緣也。
                                      

           云何令正法久住?謂 我世尊,無量劫來, 為我等故,修菩提道,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因圓果滿。遂致成佛。既成佛已,化緣周訖,入於涅槃。正法像法,皆已滅盡;僅存末法,有教無人。邪正不分,是非 莫辨;競爭人我,盡逐利名。舉目滔滔,天下皆是。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義?僧是何名?衰殘至此,殆不忍言;每一思及,不覺淚下!我為佛子,不能報恩。內無 益於己,外無益於人;生無益于時,死無益於後。天雖高,不能覆我;地雖厚,不能載我。極重罪人,非我而誰?由是痛不可忍,計無所出。頓忘鄙陋,忽發大心; 雖不能挽回末運於此時,決當圖護持正法于來世。是故偕諸善友,同到道場;述為懺摩,建茲法會。發四十八之大願,願願度生;期百千劫之深心,心心作佛。從于 今日,盡未來際;畢此一形,誓歸安養。既登九品,回入娑婆;俾得佛日重輝,法門再闡。僧海澄清於此界,人民被化於東方;劫運為之更延,正法得以久住。此則 區區真實苦心。是為發菩提心第十因緣也。                                                                    
           如是十緣備識, 八法周知,則趣向有門,開發有地;相與得此人身,居於華夏。六根無恙,四大輕安;具有信心,幸無魔障。況今我等,又得出家,又受具戒,又遇道場,又聞佛 法,又瞻舍利,又修懺法,又值善友,又具勝緣;不於今日發此大心,更待何日?惟願大眾,湣我愚誠,憐我苦志;同立此願,同發是心。未發者今發,已發者增 長;已增長者,今令相續。勿畏難而退怯,勿視易而輕浮;勿欲速而不久長,勿懈怠而無勇猛。勿委靡而不振起,勿因循而更期待;勿因愚鈍而一向無心,勿以根淺 而自鄙無分。譬諸種樹,種久則根淺而日深;又如磨刀,磨久則刀鈍而成利。豈可因淺勿種,任其自枯?因鈍弗磨,置之無用?又,若以修行為苦,則不知懈怠尤 苦。修行則勤勞暫時,安樂永劫;懈怠則偷安一世,受苦多生。況乎以淨土為舟航,則何愁退轉?又得無生為忍力,則何慮艱難?當知地獄罪人,尚發菩提於住劫; 豈可人倫佛子,不立大願於今生?無始昏迷,往者既不可諫;而今覺悟,將來猶尚可追。然迷而未悟,固可哀憐;苟知而不行,尤為痛惜。若懼地獄之苦,則精進自 生;若念無常之速,則懈怠不起。又須以佛法為鞭策,菩友為提攜;造次弗離,終身依賴,則無退失之虞矣。勿言一念輕微,勿謂虛願無益;心真則事實,願廣則行 深。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大眾誠能不棄我語,則菩提眷屬,從此聯姻;蓮社宗盟,自今締好。所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同化眾生,同成正 覺;則安知未來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不從今日發心立願而始也。願與大眾共勉之。幸甚幸甚!  
                         回向文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哭和笑一樣重要

「哭」跟「笑」一樣重要
有一天,我跟一位設計師朋友聊到孩子的一些事,他說當他的孩子跌倒了,他會說:「自己爬起來,不要哭!」
「自己爬起來很好,可是,跌倒了,會痛!可以哭吧?」我這樣回他。
我的朋友笑了,大概也體會到自己對孩子的要求有些「違反人性」。他改口 說:「好吧!我會跟我女兒說可以哭;我兒子是男生,還是要跟他說不要哭 !」我這次可大聲了,板起臉來回他:「誰說男生不可以哭呀?男生跌倒了也會痛呀!可以哭!」
我的朋友笑笑,沒再說話。
我也知道他自己就是個小時候不哭、長大後連苦都不會說的大人。他很優秀、很有責任感、樣樣都好,很會逗人笑,我見他時總是歡樂的。如果你心情 不好,他就變得很彆扭了,不知如何跟你說話,因為他不擅長面對別人的壞情緒。 一個這樣什麼都好的人,你覺得他缺少的是什麼呢? 我想他自己心裡知道吧。要改變卻很難了,因為他已經是個大人了,從小他就習慣這樣。
這兩天我們在報上都看到影星應采靈跟徐明的女兒不幸跳樓輕生的新聞,我看到報
寫遠在雅典的徐明聽到女兒跳樓的消息時,打電話給應采靈說:「不要哭!等我回 ……
我不明白怎麼忍心要求一個失去心愛女兒的媽媽不要哭?哭了,就不好嗎?就表示
不堅強嗎?一個失去女兒的媽媽有足夠的理由大哭特哭三天三夜的──那種痛,不應該嗎?不能表達嗎? 堅強、勇敢、快樂、樂觀……這些都是很美好的特質,我很喜歡,也認同應 該學習培養這些正面的思考,但是,學習適時地表自己的情感──哀傷、憤 怒、沮喪、悲觀……接受這些負面情緒也是人性的一部分,讓這些情緒有個 出口,也是一樣重要的。
一個不允許自己有情緒的大人,往往也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只表現出正面的情 感,孩子一旦有負面的情緒表現,像是「哭」,唯一對應的方式就是斥責不要哭!不能哭!童 年的負面情緒經驗對一個人的心智成長有什麼作用呢?研究童年早期心 理創傷成因,及其對一個人後期生活影響而著稱的精神分析家愛麗絲米勒 (AliceMiller)在她的著作中,曾經有一段這樣的描述:「……無論什麼事讓我 感到難過或高興,我都能自由地表達,不必為了取悅誰而面帶笑容,也不必 為了別人的需要而壓抑我的煩惱和憂慮。我可以生氣,沒有人會因此死去或頭痛;當你傷害了我的情感時,我可以大發雷霆,卻不會因此失去你……
如果孩子一哭,你不分青紅皂白就是喝斥他:「不要哭!再哭、處罰就來了!」 孩子表面會變乖,內心其實是掩藏了更多的恐懼──他怕他哭了,會失去父 母的愛、會被處罰。成長的經驗一再以壓抑、否定自我的情感出現時,你可能可以教出一個乖孩子,卻很遺憾的,也是一個缺乏自信、無法體諒別人情緒的孩子。
我一直覺得人生要正向思考,卻不必一面倒的過得「太勵志」,甚至勵志到有點不像人!
>
故事是這樣說的──
>
>
有一個死神要來帶走生病 的老祖母,老祖母的孫子孫女捨不得,就想了很多 方法拖延死神…… 這個死神很親切,可不是 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壞心, 祂跟小孫子小孫女們說了 一個故事……死神說呀:「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兄弟,哥哥名叫悲傷,弟弟名叫哭泣。有一對姊妹,姊姊叫作快樂,妹妹叫作歡笑。有一天,那對姊妹和那對兄 弟相遇了。他們愛上彼此,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悲傷跟快樂結婚、哭泣跟歡 笑結婚,一直到老。當悲傷死的那天,快樂也跟著死了。當哭泣死的那天, 歡笑也跟著死了……
小孩子們聽完死神說的故事後,心情好像都有點不一樣了……這就是我們說的自然界定律,有生便有死、有悲傷才顯出快樂的珍貴。如果沒有死亡,又怎能突顯出生命的價值呢?如果不曾下雨,誰會好好享受陽光 呢?
所以,接受人世間的一切吧──正面的、負面的;生、死;哭或笑。因為, 這些體會對我們的生命樣樣都是有意義的。
我希望我的孩子笑口常開;但是,當她哭時,我不想一味地要她「勇敢一點 ,不要哭!」…… 痛了,會哭;傷心,會哭;不高興,也會哭……你自己能哭,才能面對別人在你面前哭,才會體諒別人,才會相信大家都一樣、都有軟弱無助的時候,才有可能想:我可以為你做什麼呢?
「好好哭吧!不管妳為什麼哭,媽媽都會在一旁陪妳……」我只想這樣對我 哭泣的孩子說。 然後,希望她將來是一個可以體貼別人的、柔軟的孩子,可以安慰自己、也可以安慰別人。

正面與背面



只要看了以下文章就能了解人生即是如此往正念走即是光明大道.往邪念走可能剛開始有利可圖.但到最後還是惡夢一場.正邪都是一念之間.我們人生道路當我們走到十字路口要你選擇時即是正邪兩條道路讓你選擇.保持正念心態人生即是光明一片.剛開始的不順心並不代表你走的路錯誤而是一種考驗.當然如有正念心靈導師佛菩薩信仰為依歸.好上師的指引.我香性你我道路即是光明一片.共勉之.
人生有正面,當然也有背面,人生有光明面,當然也有黑暗面,就猶如哲學家叔本華所說:「人生好比刺繡,要看正面,也要看背面。」  

有很多的事情也是如此,不但要看它的正面,也要看它的背面,這樣才能發掘真相、探索事情真正的原委。

時候試著用不同的角度,並採取逆向思考的方式,或許你會因此有很多不同的創意產生,當我們正面看,有時反著看、倒著看、側著看、坐著看、站著看,很多的新 思維於焉誕生。人生也是如此,當你失意時,千萬不要只看到負面的,有時候失敗與挫折只是一種人生的試驗,唯有通過這一層層的試驗,你才能看見成功的果實。

凡事皆有正反面,正面代表著亮麗和光明,反面代表著醜陋與黑暗,就好像禍福相倚的道理是一樣的,當你用正面看的時候,也要學會反著看,唯有用多元化的角度來看人生,你才不會有一隅之見的遺憾。

人生不會都是美麗的,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人生中有很多美麗皆是由很多的不美麗所促成的

脫掉你脆弱的外套

一個女孩毫無理由的被老闆炒了魷魚。中午的時候,她坐在單位噴泉旁的一條長椅上黯然神傷,她感到生活失去了光彩,變得黯然無光。這時她發現不遠處一個小男孩站在她的身後咯咯的笑,而且他一直不願走開。她就好奇的問小男孩,你為什麼要站在這裏?你笑什麼呢?

「這條長椅的椅背是早晨剛剛漆過的,我想看看你站起來時後背是什麼樣的。」小男孩說話時一臉得意的神情。

女孩一怔,猛的想到:昔日那些刻薄的同事不正是和這小傢夥一樣躲在我的身後想窺探我的失敗和落魄嗎?我決不能讓他們的用心得逞,我決不能丟掉我的志氣和尊嚴。

女孩想了想,指著前面對小男孩說,你看那裏,那裏有很多人在放風箏呢。等小男孩發覺自己受騙而惱怒的轉過臉時,女孩已經把外套拿在手裏,她身上穿著鵝黃色的毛線衣讓她看起來青春且漂亮。小男孩甩甩手,嘟著嘴,失望的走了。

生活中的失意隨處可見,真的就如那些油漆未幹的椅背在不經意間就讓你苦惱不已。但是,如果你已經坐上了,也別沮喪,以一種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心態面對,脫掉你脆弱的外套,你會發現,新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心律開示:生活中難免有一些讓人不開心的事情,與其為此苦惱不已,為什麼不用一種灑脫的態度對待呢?「禍兮福之依」,「否極泰來」,「陽光總在風雨後」,……說得都是應對不順時的心態,用良好的心態指導自己的行動,一切也就沒那麼不開心了。

可怕的口業:在傳播中不斷增長,不要造口業!

可怕的口業:在傳播中不斷增長,不要造口業!
一、口業最傷人,也最害己
口業清淨是人生的享受,因為如果從未因一時氣憤,惡口辱罵人,就不會斬斷多年的情誼,而人緣散去。如果從未冤枉人,或譭謗別人的清白,使別人含冤莫白,清 名受損,而含恨一生,無法做人,自己就不會走到受冤受辱,無法辯白的地步。假若從未擋人廣學多聞,自己就不會如盲似啞,一切無知。犯下一切大錯,必然會給 自己帶來銷損福份,樹敵立仇的不平安的後果,何有享受可言?

到了業報成仇之日,無論是住洋樓、別墅,別人也會找上門來找麻煩。就是此人原諒我們,我們也會 依因果循環之理,自然遇上類似的攻訐與麻煩,而如同活在監獄中一般。口業折損福報也很快,傳給他人就會增長惡業,每個傳播者的口業都會增長,最先造口業的 增長最快也最大,所以不能說別人過錯,果報會加重,這點大家都要重視。

所以口業之惡,可以稱為餓鬼惡、畜生惡、地獄惡。這是三惡道之罪惡。因此,要特別謹慎小心,避免因口業而招來三惡道最為痛苦之惡果。人若墮入三惡道,必然 是曾犯上非常重的罪之故。無有造作人人無法赦饒的重罪,不會墮入三惡道。一墮入人間的三惡道,要再得到什麼好處、快樂,就難了。

三惡道是六道輪回中最為淒慘的。在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卻尚有苦處在,何況三惡道?人人要知墮入三惡道的嚴重性;若不知不覺,一味無明造罪,致業罪一犯 再犯,積累深重,而在三惡道中逗留,則這個人就完了。而所有的罪惡中,最易犯,最常犯,而且害人最慘的就是口業。口業可以說是三惡道最大的業因。

在朋友的交往中,有時說錯一句話,將不該傳出去的話傳出去,就會交情失去。對一位弘法的人而言,一句中傷,可能就造成許多無明的靈魂無依無靠,沉淪無救。 一個清淨慈悲的道場,只要 一兩 個人傳播謠言、是非,就道業中止,法緣休息了。等到謠言得到澄清,一切已經無法挽回了,原本可以成就的無量功德也付之東流 了。至於因為惡口而招來惡報,就更無窮盡了。這些,都只因動動兩片唇刀而已。等此惡業造成,三惡道也已形成了,已悔之不及了。

二、如何避免造口業
在人際交往中,可說可不說的話,最好不說,沒經過考慮的話一定不要說,不利於團結的話堅決不說。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做到不聽是非,不說是非,不傳是非,你就必然會遠離是非。

一思再思之後,必然閉口不談他人是非,出口即助人之言,鼓勵人之言,感恩人之言;如此,口業就清淨,口德就成就了。離生福遠禍的地步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