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hoose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嘴巴21戒


1
、戒多言:說話不要太多,言多必失。
2
、戒輕言:不要輕率地講話,輕言的人會召來責怪和羞辱。
3
、戒狂言:不要不知輕重,胡侃亂說。胡侃亂說,往往後悔。
4
、戒雜言:說話不可雜亂無章。雜亂無章,就會言不及義,傷害自己的美德。
5
、戒戲言:不要不顧分寸地開玩笑,否則會引起衝突,招來禍害。
6
、戒直言:不要不顧後果地直言不諱,否則也會引起麻煩。
7
、戒盡言:說話要含蓄,不要不留有餘地。
8
、戒漏言:不要洩露機密。事以密成,語以漏敗。
9
、戒惡言:不說無禮中傷的話,不要惡語傷人。(刀瘡易沒,惡語難消.)
10
、戒巧言:不要花言巧語。花言巧語的人,必然虛偽。
11
、戒矜言:不要驕傲自滿,自以為是。自矜自誇,是涵養不夠的表現。
12
、戒讒言:不要背後說別人的壞話。背後說人壞話,會弄得天下都不太平。
13
、戒訐言:不要攻人短處,揭人瘡疤。揭人瘡疤的人,招人痛恨,害人害己。
14
、戒輕諾之言:不要輕易向人許願。輕易許願,會喪失信用。
15
、戒強聒之言:不要嘮嘮叨叨,別人不願聽也說個不停,使人厭煩。
16
、戒譏評之言:不要說譏諷別人的話。喜歡譏諷議論別人的人,對自己的要求往往馬虎。
17
、戒出位之言:不要說不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話。
18
、戒狎下之言:不要對下屬講過份親密的話,以免下屬迎合你而落入圈套。
19
、戒諂諛之言:不要說吹捧奉承別人的話。吹捧奉承別人,是人品卑微的表現。
20
、戒卑屈之言:不要低三下四,說奴言婢膝的話,因為德厚者無卑詞。
21
、戒取怨之言:不要說招人怨恨的話,播下使人怨恨的種子。


 

一生中要學會處理的50件事

一生中要學會處理的50件事

1
、被人羞辱——翻臉不如翻身,生氣不如爭氣

2
、面對反對意見——聽,並且思考

3
、犯錯——年少輕狂未足奇,知錯能改真俊傑

4
、煩惱之事——心事不能隨便說

6
、謠言——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糾纏下去

6
、別人的臉色——不必太在意,做自己該做的事

7
、坐冷板凳——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8
、橫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9
、入行——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10
、交友——朋友可但勿

11
、辦事托熟人——朋友多是快刀手

12
、求職被人拒絕——從低處做起用能力證明自己

13
、要求加薪——問問自己底氣足不足

14
、跳槽——“還是不跳,三思而後行

15
、發現別人的隱私——把別人的私事當成過眼雲煙

16
、與人爭論——逞一時口舌之快不算贏

17
、出現小矛盾——讓三分心平氣和,退一步海闊天空

18
、被人誤解——自己心安,天地自寬

19
、拒絕別人——勇於說,該出時要出

20
、遭遇小人——小心防範,保持適度距離

21
、爭名奪利——莫為名利遮望眼

22
、回頭草吃不吃——要吃回頭草,能屈能伸大丈夫

23
、勸架——學會打圓場,息事寧人得人心

24
、說話得罪人——管住自己的嘴巴

25
、批評別人——委婉一點,含蓄一點,巧妙一點

26
、揭短——打人不打臉,揭人別揭短

27
變臉”——是一種技巧,也是一種必需

28
、生意競爭——好處不要自己占絕,要分他人一杯羹

29
、面對自己討厭的人——學會與不喜歡的人共處

30
、抱怨——把不滿掛在嘴上的人最容易吃虧

31
、仇恨——冤冤相報何時了,有仇不報亦君子

31
、別人犯錯——以寬人之心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33
、吃虧——吃虧有時就是佔便宜

34
、得禮讓人——以德報怨是最佳人情投資

35
、人在屋簷下——該低頭時得低頭

36
、人生的十字路口——無怨無悔我走我路

37
、求人——善借他人之力,該求人時還得求

38
、嘲笑——當成認識缺點、改正缺點的機會

39
、失意——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外雲卷雲舒

40
、面對別人的失意——切不可言己之得意事

41
、挫折—— 跌言起伏的人生才能創造偉績

42
、被人輕視——用行動,而不是用嘴巴證明自己

43
、遭遇不公——適應必須適應的,改變能夠改變的

44
、懷才不遇——努力打磨自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45
、外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婚姻中不能承受之痛

46
、分手——好聚還要好散

47
、婚前財產公證——愛情到底用什麼來衡量

48
、試婚——慎重試行

49
、夫淒吵架—— 吵架傷神,沒有必要爭個你輸我贏

50
、嫉妒——葬送愛情和幸福的最烈毒藥


命終三位

臨終到命終,人的心識有所謂的三位,即明了心位、自體愛位、不明了心位。
第一明了心位:臨近命終,前五識,眼耳鼻舌身還有作用,第六意識還能作主,心識明瞭,所以叫明了心位。但是這個時候,因為臨近死亡了,四大五蘊開始分散, 所以身心遭受到極大的苦惱,但另一方面心裡又很明白,知道自己要死,面對妻子兒女、家產財寶等一生所愛的人啦,東西呀,心中難捨難分,真是痛苦萬分。
第二自體愛位:由第一位,經過種種巨苦的折磨,這個時候身心更加虛弱,前五識已經不起作用,眼睛也看不到了,耳朵也聽不到了,只有第六意識細想存在。這個 時候,早已經是自顧不暇了,所以外在的妻子財寶等也就丟掉了,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執愛自己的身體,愛惜自己的身命,所以叫自體愛位。
最後不明了心位:也叫「亂心位」,也就是正死的時候了。身體再怎麼樣執愛也不能保,這個時候,一切身體的器官功能停止,第六意識也就隨著器官功能的消失而 消失。第六意識沒有作用,主宰投胎輪迴的阿賴耶識就會浮現。今生今世以及生生世世的善惡業浮現,就好像做夢時,第六意識較薄弱,所以毫無順序、毫無邏輯、 毫無條理,時間、空間都很混亂,而沒有一個能控制的主人。人死的時候就像這樣,業力種子浮現,就如一個國家沒有國王,因為國中無王,所以盜賊都出來相爭為 王,這時就看哪一個較強,那個人就當王。相同的道理,命終之時,現生及歷劫的善惡業力,一時浮現,業力一現,眨眼之間,便隨其最猛烈的善惡業力,前往受生 於善惡道中,一毫不能自主。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墜。
一般人死,都是如此,處在前面的三位當中不論哪一位都有極大的苦惱、恐怖、驚慌等,《無量壽經》說:「大命將終,悔懼交至。」意思是說,壽命將終時,後悔 與驚恐一直向心頭攻來。後悔什麼呢?後悔以前都是為名、為利、為家庭、為事業,從來沒有為自己的生死大事打算;後悔過去沒有行善積德,沒有修持佛法為生死 大事做準備。驚恐是害怕到底要怎麼辦?會去哪裡?人到這個時候是做不了主的,便出現所謂的顛倒:或者起惡念,或者生邪見,或生繫戀,或發猖狂,或起恩愛, 這個時候怨家債主也就得著了機會,前來擾亂,令失正念。

來迎在明了心位
但是念佛的人,不會出現以上情況,因為阿彌陀佛與諸聖眾來迎接我們,正是在第一明了心位。所以往往臨終助念的時候,都會聽到臨終的人說他親眼見到佛菩薩來 接了。念佛的人雖然也有死苦,但很輕微,因為有阿彌陀佛、諸大菩薩來迎,佛光普照,佛力護祐,所以心不顛倒,心不錯亂,在明了心,歡歡喜喜,正念往生。

珍惜所有‧欣賞自己‧美麗人生

畫家黃美廉,一個六歲以前毫無智力與行動跡象的腦性痲痺兒,竟然取得美國加州大學藝術博士的資格,並獲頒十大傑出青年獎章。這種超越一般人能耐的表現,使她成為街頭巷尾人們津津樂道的一則傳奇。


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站在台上,不時不規律的揮舞著她的雙手;仰著頭,頸子伸得好長好長,與她尖尖的下巴扯成一條直線;她的嘴張著,眼睛瞇成一條線,詭譎的看著台下的學生;偶 然她口中也會依依唔唔的,不知在說些什麼。基本上她是一個不會說話的人,但是,她的聽力很好,只要對方猜中,或說出她的意見,她就會樂得大叫一聲,伸出右 手,用兩個指頭指著你,或者拍著手,歪歪斜斜的向你走來,送給你一張用她的畫製作的明信片。

    就是黃美廉,一位自小就染患大腦麻痺的病人。大腦麻痺奪去了她肢體的平衡感,也奪走了她發聲講話的能力。從小她就活在諸多肢體不便及眾多異樣的眼光中,她 的成長充滿了血淚。然而她沒有讓這些外在的痛苦,擊敗她內在奮鬥的精神,她昂然面對,迎向一切的不可能。終於獲得了加州大學藝術博士學位,她用她的手當畫 筆,以色彩告訴人「寰宇之力與美」,並且燦爛的「活出生命的色彩」。全場的學生都被她不能控制自如的肢體動作震攝住了。這是一場傾倒生命、與生命相遇的演 講會。

    「請問黃博士」,一個學生小聲的問:「妳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妳都沒有怨恨嗎?」我的心頭一緊,真是太不成熟了,怎麼可以當著面,在大庭廣眾之前問這個問題,太刺人了,很擔心黃美廉會受不了。

    「我怎麼看自己?」美廉用粉筆在黑板上重重的寫下這幾個字。她寫字時用力極猛,有力透紙背的氣勢,寫完這個問題,她停下筆來,歪著頭,回頭看著發問的同學,然後嫣然一笑,回過頭來,在黑板上龍飛鳳舞的寫了起來:


一、我好可愛!
二、我的腿很長很美!
三、爸爸媽媽這麼愛我!
四、上帝這麼愛我!
五、我會畫畫!我會寫稿!
六、我有隻可愛的貓!
七、有那麼多人關心我!
八、每天有嗅不完的空氣、看不完的風景!
九、還有…….

忽然,教室內一片鴉雀無聲,沒有人敢講話。她回過頭來定定的看著大家,再回過頭去,在黑板上寫下了她的結論:「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掌聲 由學生群中響起,看看美廉傾斜著身子站在台上,滿足的笑容,從她的嘴角盪漾開來,眼睛瞇得更小了,有一種永遠也不被擊敗的傲然,寫在她臉上。我坐在位子上 看著她,不覺兩眼濕潤起來。走出教室,美廉寫在黑板上的結論,一直在我眼前跳躍:「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一個來自台灣的真人故事,不放棄的態度、戰勝環境、戰勝自己,以積極盼望面對人生,「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在任何處境中,記著耶穌基督的禱告:『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生破執七法

末法時代,世道人心險惡,然而「一切唯心造」,我們可以用心創造新世紀,也可以用心來創造清淨的淨土。
行走慈濟菩薩道,要努力超越凡夫心,不要在人我是非上自我障礙。

人多是「菜籃裝水」──邊走邊漏。好的東西留不住,總是任它流走;佛教中言,人生一大煩惱就是「漏」,修行的目標就是要將煩惱「漏盡」,一般人大多會任煩惱無明流走,妙法要裝住,不要漏。

人生有七項缺陷:
「觀身不淨」:身是不淨物,但若懂得道理,就能將身當做「載道器」,完成道業。
「觀食不淨」:食物放久了會腐敗,吃下後,會變成穢物排瀉出去,是不淨物。
「不樂世間」:世間沒有一項是快樂的,名利、地位或權勢反而給人帶來煩惱、壓力。
「常念死想」:人生何人不怕死,但常念死,做事才不會拖泥帶水。
「起無常想」:人生本無常,無常會遷變,一秒也無法常住。
「無常苦想」:無常令人痛苦,因為經常變遷,就會讓人特別覺得很有壓力,或有驚惶之感。
「苦無我想」:我執深重就無法與人和心、互愛,甚且常因計較而起衝突。

面對這人生七項缺陷,內心要看得開,突破我執的心念,打破我執、無我相,人生才能得到真實的快樂。

在天災人禍頻仍的今天,要展望未來的新世紀,現在腳步就要站穩,才能「準備在現在,發揮在未來」,把握今日的時間,也要把握現在的機會。唯有人與人相互關懷、彼此幫助,才是人類未來的希望。
 /BY 證嚴法師

自心淨土--聖嚴法師

謂自心淨土:即是說在每一個人的心中,不論凡聖,本具佛性,也就從來未曾離開過佛國淨土。昨天談到深心,眾生的心既與佛心相同,眾生所處世界便與佛國無 異。不過眾生的心尚有煩惱覆障,無法見到清淨不動的本心,也就無法體會到生活於佛國的淨土。若能穿透煩惱塵網,往心的深處看去,就會發現佛心即是自心,此 界即同佛國。因為心若清淨,所見世界就是淨土;心若不清淨,生活的環境就是無邊的苦海。

《華嚴經》的「華藏世界」;《梵網經》的「菩薩心地 法門」;《法華經》的「靈山淨土」;《維摩經》的「真心」「深心」是「菩薩淨土」,又說「隨其心淨則國土淨」等,都是指的自心淨土。到了中國宋代的天臺家 大學者知禮及元照,元代的惟則等諸師,都主張唯心淨土的思想,倡導「唯心淨土,本性彌陀」之說,而謂:「十方微塵國土者,唯吾心中之土也。」又云:「極樂 獨非唯心淨土乎?」明末的蕅益大師也主張「是心是佛,自心作佛」以念佛三昧而豎出三界者,便見

唯心淨土,以他力方便而橫出三界者,則生西方淨土。此則與禪宗《六祖壇經》所云「迷人念生彼國,悟者自淨其心」相近。

何自淨其心?一般人不易體會到,當然也做不到。若修念佛法門者,正在念佛時,將心中所有一切雜念放下,只管專心念佛號,此心即與佛相應,那時的心中,便沒 有恐懼、懷疑、貪、瞋、驕傲等的雜念起伏。若能更進一步,一時之間,全部雜念離你而去,此時便與佛的淨土相應。一念相應一念見淨土,二念相應二念是淨土, 念念相應念念住淨土。

雖在凡夫階段,不可能念念與佛相應,不可能念念住於淨土;但你如果念念念佛,念念基於信心、深心、至誠心、迴向發願 心,就會漸入佳境。天下本無事,妄想從何起,念念都把念頭貼在佛號上,持之以恆,時間稍久,就可修成念佛三昧,自心淨土,歷歷展現。功淺者可見感應的西方 淨土,功深者則見方便土及實報土,至於常寂光淨土,唯佛與佛能遊能見。

我有一位弟子在深山中修行,白天都很好,晚上打坐時就聽到很多眾生在 附近搬家、開會、吵架,打開門察看究竟,卻什麼也沒有發現,當他再度坐下,則又聽到了。他心想:「現在我是心隨境轉,應該是境隨心轉才對。」於是他觀想這 些騷擾他的聲音,都是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都在念佛、念法、念僧,聽到眾
多的聲音,就像自己身處西方的極樂世界。如此觀想,過不多久,什麼聲音都聽不到了。

一個例子是出於這陣子的議會文化,有一位現任的政府高級官員,才剛學佛不久,但卻學會了〈準提咒〉,當他每次到議會備詢時,議員們都會用種種言詞來激怒 他、侮辱他、批評他。本來他很容易生氣,甚至考慮辭官不幹了,如今他已能神定氣閒地列席議會了,他的降魔術,便是默念〈準提咒〉、默寫〈準提咒〉,一邊聽 議員指責,一邊心念一邊手抄,議員們責罵他時,還以為他正在很認真的做記錄,挨罵時既不反駁,又有涵養的微笑。議員們罵完他後,他只須站起身來說聲:「謝 謝某議員,我都聽到了。」如此一來他自己少了煩惱不說,議員們也對他客氣起來了,真的達成了境隨心轉的目的。

以此可見,若能不受環境所動,自心之中便是淨土;自心淨土雖不在心外,外在的環境也會隨你的心轉。這是很有用的,不妨試做做看。
念佛便見佛,心淨國土淨。(一九九三年三月三十日農禪寺清明報恩佛七第三晚開示)

蹋長者口喻

昔有大富長者,左右之人,欲取其意,皆盡恭敬。長者唾時,左右侍人,以腳蹋卻。
有一愚者,不及得蹋,而作是言:若唾地者,諸人蹋卻。欲唾之時,我當先蹋。於是長者正欲咳唾,時此愚人即便舉腳蹋長者口,破唇折齒。
長者語愚人言:汝何以故,蹋我唇口?
愚人答言:若長者唾出落地,左右諂者已得蹋去﹔我雖欲蹋,每常不及。以此之故,唾欲出口,舉腳先蹋,望得汝意。
凡物須時,時未及到,強設功力,返得苦惱。以是之故,世人當知時與非時。

從前,有個富有的長老。
長老左右的僕人,都想討好長老,所以:全都必恭必敬的——
長老在吐痰時,左右的僕人,就搶著用腳把痰給踩掉。
有一個愚笨的人,總是來不及踩痰,便這麼說道「如果等痰落地之後,其他人,就會先踩掉;所以長老想吐痰的時候,我就當先去踩!」
於是後來,長老正想要吐痰時——
是時,這個傻瓜,立即舉起腳來,去踩長老的嘴——
結果:踢破了長老的嘴唇、踢斷了長老的牙齒。
長老便問傻瓜說「你為何原故,踢我的嘴巴呢?」
傻瓜答道「若是長老,把痰吐出口、落地後,左右那些諂媚的人,都已經踩掉了,我雖然也想踩,可是:每次都來不及,因此原故,所以:等痰要出口時,我就舉腳先踩,希望博得你的歡喜!」
舉凡處理一切事物,都須要看時機,時機未到,雖強加設求、費盡功力,也無所獲,反而會產生一堆苦惱。
所以:因此原故,世人當知道「時」與「非時」才好。

世間八法--八種陷阱



世間八法
 

-----------------------------------------------------------------------------------
 
佛經總是起始於阿難說:「如是我聞」這點相當重要,它告訴我們許多事情。阿難記錄下佛陀一切的話語,卻未曾宣稱這些教授來自他自己;他清楚地說明他只是覆述他從釋迦牟尼佛那兒聽聞到的話語。

時至今日,人人都想當原創者,特別是上師們。我讀過一些現代上師們的書,他們宣稱他們的教導是自己的研究結果,是自己的發現。現代社會的人,不知怎地,似乎受到新的、原創事物的吸引。但在此,我們並非著眼於某人的發明,我們是在檢視純淨真實的法——佛陀的話語。

我 們居住的這個世界受苦於無休止的不安全感,靈性事物已成為一種交易,因此像我自己這種靈性導師總覺得需要招攬更多生意。因為有這不安全感、因為瞭解人們的 弱點,販售靈性事物是很容易的。你們有些可能是生意人,因此我相信你們知道銷售是怎麼一回事。先告訴人們他們應該擁有某件他們所沒有的東西,然後再告訴他 們購買的地方就是我這裡,我有你需要的東西。

佛陀說:「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

這是絕佳的忠告。進入靈性道路時,謹慎留神很重要。

趨近靈性道路的基本方式有兩種。理想而言,我們修持靈性道路的目的應該是為了達到證悟;就是如此,這就是句點。然而,出於我們的習性,還有一個不同的方式,在東西方皆然。

在東方世界,佛教已然成為一種像是宗教的東西。人們為了長壽、興旺、改善生計、個人利益、驅除某些邪靈等等而修習佛法。因此人們並非意欲證悟,而是致力於妝點此生。

西方社會也好不了多少。在西方,法也並未真正用於證悟。人們修習佛法主要是為了撫慰自己、療癒自己,為了放鬆,為了所謂的自我成長。

佛 陀不是為了這類的世間利益而教導佛法。也許我們以為我們是富於靈性的人,所以我們並不是在尋求物質利益;然而我們仍在追尋某種心靈上的收益,我們希望擁有 快樂的人生。這兩者同樣被視為世間利益。如果我們懷有那種動機,佛教就是一條我們應該避開的道路。佛教之路從自我的觀點來看,基本上是個壞消息。我們愈是 修習、研讀佛法,它對自我愈顯得震撼,它與利己主義愈發背道而馳;因此我們應該仔細思考什麼才是我們要的。還不太晚,我們仍舊可以退出。

我們來談談這些世間利益——我個人有很多這方面的問題。阿底峽是印度最偉大的佛教學者之一,他用很棒的方式描述。他說:「有八件事情讓人軟弱」,意指世間八法或我們所落入的八種陷阱:

◎希望受到讚美

◎不希望受到批評

◎希望得到

◎不希望失去

◎希望快樂

◎不希望痛苦

◎希望聲名遠播

◎不希望默默無名或受到忽視

這世間八法十分重要,我們應該熟記在心,那麼就可以不時檢查我們是否落入其中任何一個陷阱,或甚至是全部。檢查是否落入任何一個這類的陷阱,是我修習的核心基礎。它們很容易記:毀與譽,得與失,苦與樂,稱與譏。

因 此我們檢視自己是否落入任何這類的陷阱。我掉進全部這些陷阱,尤其是第一個:希望受到讚美。我總是喜歡被讚美,那是我最大的弱點。我相信這發生在我們許多 人身上,微小、膚淺、無用、可笑的讚美之詞,就能讓我們變得非常軟弱。批評亦然,幾句荒謬、毫無意義的批評,能帶來永久的傷害。

我想你們都知道我在說什麼——我們多麼喜歡贏,多麼不喜歡輸;我們多愛受人關注,多不樂意被人忽視這一切都是陷阱。如果我們落入其中一個陷阱,我們就變得軟弱。

我總是掉進這八種陷阱。我不想失去朋友,我希望得到讚美,我不願意被人批評,我想得到弟子,我希望被重視,我不想被冷落。那麼我會怎麼做?為了得到我想要的,避開我不想要的,最後我就去滿足別人的自我。

理想狀況下,假如我是一個真正的老師,我應該告訴你一些你需要聽的東西;那有可能很傷人。假如我當真嚴肅看待我做為心靈友伴的角色,那會斲傷你的自我,真正原因就在於靈性道路與自我希求乃是背道而馳。很遺憾我得這麼說,但這是唯一之道。

因此,如果我們想成為靈性修持者,如果我們希望變得強壯,我們應該是需要鍛練的。阿底峽尊者教給我們一種很棒的訓練方式,稱為「婁瓊」。「婁瓊」是個藏文字,意指「修心」。這個修練方式基本上就是記得問問自己:我們正落入哪些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