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hoose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妙智比丘尼:求佛有沒有用

有人問:既然說佛陀是人不是神,那為什麼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我們求佛有沒有用呢? 
我們應當瞭解,「佛」就是 我們人人本具的清淨自性。求佛,是向內祈求,向自己的如來藏祈求。換句簡單的話說:我們自身所具有的潛能和佛無二無別,佛的功能已經完全開顯,而我們尚待 挖掘。佛的慈悲、智慧、神通、辯才,所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在眾生心性中本自具足,因被無明妄念煩惱所障而不能妙用現前。

求佛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自身通過多 聞熏習,如理作意,積資淨障,降伏客塵煩惱,恢復清淨自性,顯發種種殊勝妙用的過程。如果我們能按照佛陀的教誨生活,不再造業,那麼不好的事情自然就不會 找上門來。所以從這個角度說,不是佛菩薩在保佑我們,而是他們的教法在指導著我們、引導著我們遠離傷害!就像交通法規保護我們行車安全一樣,這是同一個道 理。

接著又會有人問:既然求佛是向內心祈求,那我們為什麼還要頂禮外在的佛像呢?這不是矛盾嗎?
其實一點也不矛盾。佛是先 覺者,是我們的老師。而眾生是學生,是後覺,我們必須通過老師的引導才能獲得覺悟與解脫。從倫理道德上講,拜佛就是一種至誠恭敬的禮節,表達學生對老師的 尊敬、感恩,向老師膜拜學習、見賢思齊。禮佛就是要與佛心相契,學習佛的慈悲、平等,否則,絲毫不瞭解拜佛的含義,搞搞形式主義,那和迷信沒啥區別。

那麼,佛教徒常說的佛力加被與感應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念佛 一句,福增無量。這就是加持的力量。加持的力量來源於佛的悲心和願力。釋迦佛在因地發了五百大願,並且已經成佛,具足圓滿的智悲力。佛的慈悲周遍一切眾生 心相續,沒有一?那間斷、沒有一微塵間隔,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眾生祈求,佛陀必定會任運降臨。試想,我們平時有事祈求世間善人時,他也會盡力幫助。何況是 大智大悲的佛陀呢。

經中說,佛陀對三世所有有情的一切心和心所,能在一?那間毫無錯亂地任運了知。只要你具有恭敬與信心,佛陀大悲願力的加持,必然能在心 相續中顯現。當祈禱佛的信心圓滿時,就能得到佛的全分加持。

也就是說,獲得加持的大小取決於敬信心的程度。有一分敬信,則得一分加持;有十分敬信,則得十 分加持。這就類似於我們生病看醫生,如果對醫生有信心,服用他所開的藥方,則藥到病除,如果沒有信心,藥開得再好也無濟於事。

也有人會這樣問:我並沒有看見佛菩薩啊,我怎麼知道佛菩薩在加持我呢?
那些地震災區的人們並沒有 見過所有捐助他們的人,甚至連他們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他們可以感覺到大家力量的存在。這種力量是真真切切的,可以觸摸到的。這些施予援手的人就是菩薩。 佛菩薩不僅僅是寺院裏供奉的塑像,110的警察、120的醫護人員、119的消防員......在別人危難的時候,伸手去幫助別人的人,都是菩薩。

但人們似乎非得親眼睹見如來法身現前才能相信佛菩薩真實不虛。這種想法非常幼稚。凡夫無慧眼,當面不識如來。金剛經言:若人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佛菩薩隨順眾生根機顯現各種身份度化有情。不是人們想像中,抬頭看到雲端坐著個佛才算眼見為實。

再跟大家講個故事:

在某個小村落,下了一場非常大的雨,洪水開始淹沒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裏祈禱,眼看洪水已經淹到他跪著的膝蓋了。一個救生員駕著舢板來到教堂,跟神父說:「神父,趕快上來吧!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神父說:「不!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你先去救別人好了。」

過了不久,洪水已經淹過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強站在祭壇上。這時,又有一個警察開著快艇過來,跟神父說:「神父,快上來,不然你真的會被淹死的!」神父說:「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

過了一會,洪水已經把整個教堂淹沒了,神父只好緊緊抓住教堂頂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飛機緩緩的飛過來,飛行員丟下了繩梯之後大叫:「神父,快上來,這是最 後的機會了,我們可不願意見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還是意志堅定的說:「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上帝會與我 共在的。洪水滾滾而來,固執的神父終於被淹了……                                


神父上了天堂,見到上帝後 很生氣的質問:「主啊,我終生奉獻自己,戰戰兢兢的侍奉您,為什麼你不肯救我!」上帝說:「我怎麼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來救你,你不要,我以為你 擔心舢板危險;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還是不要;第二次,我以國賓的禮儀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飛機來救你,結果你還是不願意接受。所以,我以為你急著 想要回到我的身邊來,可以好好陪我。」
讀了這個故事,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再有人問到:我在佛前做了種種功德,為什麼向佛祈求的心願沒有靈驗?
我們常常看到許多人到寺院 寫牌位、做佛事,或者上供下施,祈求各種人天福報。如果短時間內看不到效果,就會埋怨菩薩不靈,甚至退失學佛的信心。佛教講究因果,種什麼因必定得什麼 果,一點不會錯亂。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了知,諸佛如來對眾生的護念與加被只是眾生受果報的一個重要助緣,起決定力的還是眾生自己的思想行為。思想行為 的影響與作用力就叫做業力。善的思想行為必定產生善的影響與後果,惡的思想行為則必定產生惡的影響與後果。這就是佛教的因果觀念。

(果報有三種:現報、生報、後報。現報是指現世作惡,現身即受惡報;現世作善,現身即受善報。生報是指今生作善作惡,來生方受善惡之報。後報則指或過去無量生中作善作惡,於此生中受善惡報。或今生作善作惡,在未來無量生中受善惡報,是名後報。)

如果今生善根力弱,抵不過 往昔強大的惡業,勢必惡業果報先成熟。舉個例子:一個人生生世世自私吝嗇,今生感召的果報是貧窮困苦。但是這個人還有一點微弱的善根,他到佛前供養,祈求 福祿。因為多生以來頑固的習氣,在做供養時,仍然心存慳吝、懷疑,並且在生活中待人接物一如繼往地自私自利。

這種不清淨供養的善業非常微弱,根本抵不過往 昔強大的惡業,所以很難扭轉他今生窮困潦倒的局面。這就好比是一塊地,既種了莊稼又種了野草,如果野草所得的養分遠遠超過莊稼,最後收穫的當然是野草而不 是糧食。

如是因,如是果,一切皆是自作自受,絕不是佛菩薩不悲憫。換句話說:「一飲一酌,莫非前定」。所以,我們一旦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在生活中受再大的苦難、委屈,也不會怨天尤人。我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晚上,一個人做了個夢,夢見和菩薩在一起走在沙灘上,空中忽然閃過了他一生中的點點滴滴;他發現在每一幕裏,沙灘上都有兩對腳印,一對是他的,另一對是菩薩的…… 

當最後一幕劃過後,他再回頭看著沙灘上的腳印,卻發現有好幾次,沙灘上卻都只有一對腳印而已!而且那些時候都正好是他生命中最低潮,最難過的時候……

他很困惑的問著菩薩:你答應我的,你說你會尋聲救苦,一旦我誓願跟隨你,你就會一直走在我身邊護持我,但是我發現在我生命中最難受痛苦的時候,沙灘上卻只有一對腳印而已啊!!我不懂,為什麼在我最需要你慰助的時候,慈悲的你卻舍我而去?

菩薩慈悲柔和地回答說:我憶念你,護持你,而且我永遠不會離開你。在那些你最困難最痛苦的時候,你只看到一對腳印,因為,那是我抱著你在走的……

當我們面臨考驗之際,往往會一直以為是自己孤軍奮戰,在我們最覺得孤立無援時候,靜下來看一看,你就會發現其實很多人都在旁邊陪著你……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