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hoose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菩薩不是你求什麼,就滿足你的願。菩薩是又要安樂你、又要利益你,和我們凡夫一般社會的慈善家不一樣。佛菩薩主要是要你開智慧,不要再做惡事,你若能不做惡事才會永久的安樂自在。

菩薩不是你求什麼,就滿足你的願。菩薩是又要安樂你、又要利益你,和我們凡夫一般社會的慈善家不一樣。佛菩薩主要是要你開智慧,不要再做惡事,你若能不做惡事才會永久的安樂自在。


「菩 薩念與眾生利益安樂」,菩薩的心情,他的慈悲心於眾生有利益,也要他有安樂,菩薩菩薩的心情是這樣子。「非為安樂而不利益」,不是說我給你衣食住、給你生 活美滿就完了;不是!我一定要你開智慧,叫做利益。菩薩是又要安樂你、又要利益你,和我們凡夫一般社會的慈善家不一樣。

社會慈善家就是我造房子給你住、造醫院給你看病、給你麵包,叫你生活飽暖就好了,到此為止;菩薩也是這樣做,但是還要教你開智慧,要相信善惡果報,教你品德增上,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所以一方面是安樂,一方面要利益,不是只有安樂而不利益。

「若 性有罪」,要是做的這件事的性質是有罪過的;「無益」,沒有利益,要是這樣的話。「非所宜者,不應授與」,那就對他不合適了,菩薩就不會這樣子做法的。 「若性無罪有益」,要是這件事的性質是沒有罪過的、是有利益。「是所宜者,即應授與」,菩薩就會幫助他,這樣做!「不唯隨彼,心樂欲轉」,不唯獨是隨你心 裡面歡喜的就這麼做,若你歡喜但是那件事有罪過,菩薩不會幫助你。菩薩是:你要求什麼,菩薩要想一想,不是說什麼都「無求不應」,不是這麼回事;這句話不 對的。菩薩要看你的要求合不合道理,要對你有利益的菩薩才幫助你;如果你歡喜這件事,而這件事對你有傷害,菩薩不做。

說 有一個人失業了,看見報紙上有一個廣告,一艘船上面要請人,這個人看到這個消息好,就去報名。一方面念觀世音菩薩慈悲加被能錄取我,結果那艘船沒有錄取 他,他認為觀世音菩薩不慈悲、不靈感,對觀世音菩薩就埋怨了。那麼這艘船過幾天在大海裡邊遇見颶風,這艘船斷了,報紙上發佈了這個消息,「唉呀!菩薩慈悲 我啊!」菩薩不是你求什麼,就滿足你的願,不是無求不應,這句話不對;不是那個意思。

這 件事還容易懂,另外菩薩的意思是說:我令你有健康安樂的生活,滿足你這個願望,但是佛菩薩還擔心,若你又要去做惡事,還會得惡報的,又不安樂了!所以現在 給你一個麵包其實是小小的意思,佛菩薩主要是要你開智慧,不要再做惡事,這件事是重要的,你若能不做惡事才會永久的安樂自在;所以說不唯隨彼,心樂欲轉。

「非 欺罔彼,是名無諂」,不欺騙!佛菩薩有慧眼、有法眼是真實的能看得清清楚楚,這件事對你有害還是有利,對你有害不幫助你。若幫助你就是欺騙你,你將來因此 而倒霉了,所以「非欺罔彼,是名無諂」。「非惑亂彼」,不迷惑他愚弄他,佛菩薩不這樣做。「是名無誑」。「由是能作利益安樂」,菩薩的大智慧能作利益的事 情、也能作安樂的事情,「令彼怨者」,令這個於菩薩有怨恨的人「心自了知」,他看菩薩這樣做就明白「此是菩薩」,這是有大悲心的菩薩。

「於菩薩所,終不更起怨恨意樂」,再不怨恨菩薩了,菩薩對你那麼好,你還怨恨菩薩嗎?「及由彼發身語加行」,不起怨恨意樂還 有別的事情,及由彼發身語加行傷害菩薩的這些事情都沒有了。「乃至令彼歡喜攝受」,使令這個有怨恨的人沒有怨恨,於菩薩非常歡喜,願意和菩薩作朋友,所以 叫做「攝受」。「起親愛想」,和菩薩起親愛想再也不怨恨了;「不生嫌厭」,不會嫌棄菩薩、厭惡菩薩。「是名令彼怨者意樂加行,所有過失及怨嫌心自然除 斷」。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