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hoose Your Preferred Language



在家人修家庭和睦是最實在的修行 . 堪布達真.

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心,你要知道這都是自心的顯現、自心的變化。我們能在日常的生活、工作當中,接待人、處理事的時候把握住自己的心,那樣的話就好了。一切殊勝圓滿、清淨平等都在我們的生活工作當中。我們的生活圓滿了,工作圓滿了,這才是真正的圓滿。如果我們的生活沒有圓滿、工作沒有圓滿,我們另外得到一個圓滿有什麼用?

        
家庭不和睦,天天吵吵鬧鬧,你還想得到解脫是不可能的。身體不健康,天天有這個病、那個病,那也還是不圓滿;工作不順利,總有事,這也還是不圓滿,你修行還是沒有到位。身體、工作、家庭都越來越好了,那個時候才有修行。

        
家庭有問題,不那麼和睦,你要去找這個原因,原因是什麼?肯定是自己的問題。你肯定沒有完全地把家人當成佛,把他放在自己的頭頂上。現在我們修慈悲心、菩提心,修慈悲心是你一定要把眾生當作自己的父母,修菩提心是你一定要把眾生當作佛。家庭不和睦的時候你肯定沒有做好,如果你真正把他放在自己的頭頂上,把他當作自己的父母,當作真正的佛,那個時候他對你怎麼都行。現在你肯定沒有做到。所以我們要努力去做,這也有過程,慢慢就做到了。如果你真正那麼去尊重他、照顧他,他不可能不被感化。如果你把他感化了,那個時候他也會有真心。

        
我們是學佛的,天天都說要發慈悲心,家裏這些都是眾生——與自己最有緣分、最需要自己照顧的眾生,你卻不去照顧他,不去關心他,不去尊重他。他成為你的兒女、他成為你的家人,這也是一種緣分,他是最需要你的關心愛護幫助的眾生,你把這個眾生忘了,那你怎麼發慈悲心?都是眾生,但是他不一樣,他是現在最需要你的,別的眾生不是最需要你的。最需要你的是誰?就是你身邊的這些人,你的家人你的兒女。你得懂得這個道理。

        
現在很多人都說,我對外面的人行,但是對家人不行。這是什麼原因?你對家人不行你徹底沒有慈悲心了,你對與自己最有緣分、最瞭解、最能接觸的眾生也沒有度化,你想度別的眾生是不可能的。這都特別重要,但是人都這樣,我學佛修行,家裏也不管了、孩子也都扔了,還繼續天天跟他們吵鬧,認為我學佛了、你不學。你要好好的想一想,這也太過分了吧?現在還執著形式上的東西,總是放不下這些!如果你真能夠放下了,沒有必要天天爭吵。好好的愛護、照顧自己的家人,這些身邊的眾生,慢慢擴大,擴大到一切眾生,這是最實在的修行。別的哪有什麼眾生啊?哪有什麼佛啊?這都是眾生,也可以說是佛啊,你幫助他們、照顧他們,也可以說是幫助眾生、照顧他們;你尊重他們,他們都有佛性,你也是尊重佛了。

                     

        
我們都是修大乘佛法的人,尤其是修密宗、修大圓滿法的人,一定要有五種圓滿的基礎。連這個境界都沒有,你想修大圓滿法,這是不可能的吧?自己在家裏的時候也是五種圓滿,你自己的家、自己的屋子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自己的家人就是無量光佛阿彌陀佛,自己的親朋好友就是蓮花部的尊眾,自己的生活、工作都是大乘法、大圓滿法啊!除了自己的家以外沒有西方極樂世界,除了自己的先生、太太以外沒有阿彌陀佛,你應該去尊重他,你不是信佛的麼?你不是信阿彌陀佛的嗎?這些都是佛講的道理。

        
不是把不清淨的東西觀想為清淨、不圓滿的東西觀想為圓滿,而是本來清淨的東西觀想清淨、本來圓滿的東西觀想為圓滿。雖然我們還沒有達到那個次第,但是一定要這樣明觀。你還沒有明白這個道理這很正常,但是你要去觀察,要去思惟。
                 
       在修行人中,普遍存在這樣的現象:我們與外人能夠相處好,與家人卻相處不好;我們對外人很慈悲,但是對家人卻不行。為什麼會這樣呢?怎麼才能改變?

       
答:很多人都說:我對外人挺好,別人對我的印象也很好;但是我對家人不行。對其他人我有慈悲心,但是我對家人始終發不出來慈悲心。這就說明了你沒有真正的慈悲心,你沒有修行。因為別人還不瞭解你,你在外人面前偶爾說幾句好話,關心關心、照顧照顧就行了,不用經常裝,這沒什麼可難的。難在哪里?對經常接觸的人要持之以恆地付出、照顧、關心,才是真正的難處。你能感化他,才是你真正的進步。
        那些外人跟你不經常接觸,不太瞭解你,也不怎麼需要你,所以沒有什麼矛盾和衝突。家人不一樣,天天接觸,互相太瞭解了,太熟悉了,你如果不是真心對他們好,就很難相處。其實你跟家人在一起的心態,才是你真正的心態,真正的面目!對外人挺祥和,這都是裝的!裝模做樣,花言巧語,你已經欺騙眾生了。
       發慈悲心、菩提心的時候要慢慢擴大範圍,尤其是實際去做的時候更要按次第,從自己身邊有緣的眾生做起,無緣的眾生你想度也度不了,想幫也幫不了。他成為了你的親人,這也是一種緣分。現在我們都修慈悲心和菩提心。修慈悲心是你一定要把他人當作自己的父母,修菩提心是你一定要把他人當作佛。這也有過程,我們要努力,慢慢地就做好了。
                         

有些修行人夫妻關係處理不好,

           過不下去還離不了,怎麼辦?

        最好是能超越這一切,就是要開悟證悟,要明心見性。你真開悟證悟了,明心見性了,你就不會受外界的影響,同時也能把所有這些矛盾和衝突化解掉。如果修行沒有達到這樣的層次,就要轉變因果。轉變因果就是斷惡行善,斷一切惡業,行一切善業。 
       佛在經中講過,夫妻不和這是曾經邪淫的果報。想改變這個因果,就要受持戒律,斷除邪淫,這個時候更不能犯戒,更不能做那些不道德的事情。有些人這個時候把握不住,又犯戒了,將來會有更嚴重的惡報。 
       學佛的人不能怕現世的報應,要怕造惡業、種惡因。你種下了惡因,將來就要感受果報。種了一次惡因,將來感受果報的時候,不是感受一次兩次,而是無數次的,是千倍萬倍的報應,而且越來越增長。所以真正有修行的人就怕造業,不怕現世的報應。 
       你真想解脫,真想解決這些問題,最好是明心見性,最起碼也要斷惡行善,尤其是斷除邪淫。要好好受戒持戒,這樣才能轉變因果。這是唯一的方法,做不到就沒辦法了,只能自作自受。佛講得清清楚楚,以前造的業,尤其是自己的行為不正,現在就要感受這樣的果報。所以應該懺悔往昔所做的惡業。 
       做懺悔最起碼要具足四種對治力。四種對治力中有返回對治力,就是下定決心,從今以後縱遇命難也不能犯這樣的錯誤。如果你當時下不了這個決心,懺悔也能減輕點業障,但是不能徹底消盡業障。你當時能下這個決心的話,才算是比較圓滿的懺悔。 
       決心特別重要。也許你以後還會犯同樣的錯誤,但是懺悔時必須要有這樣的決心。如果當時你有決心,過後由於煩惱或業力,又沒有把握住,沒有控制得住又犯了,這也沒辦法,只有再重新懺悔。 
       任何事都是,我們下決心以後要儘量做。但是肯定也有做不到的時候,也有做錯的時候,這需要重新如理如法地懺悔。我們是學佛修行人,在這個過程中,儘量要圓融,要容納,儘量不要傷害對方。你盡心盡力了,緣分到了也只能隨緣。
                       
      婚姻的事,有的想結不敢結,有的想離不敢離,心裏很痛苦,這也是自己放不下。該結還得結,該離還得離,這是緣分的事。有修行了能解決,沒有修行怎麼也改變不了,只能隨著緣分走。 
       什麼事情都是,最好保持自然。你特意離婚這是錯誤;你執著不離婚這也是錯誤。該離就離,該過就過,要把握這樣的狀態。但是要保持適度也是很難的,有智慧才能把握得住。什麼時候該離,什麼時候該和,沒有智慧就分不清。這就是我們現在要學的。 
       也不是學佛的人堅決不能離婚,也不是學佛的人必須要離婚,一切都要隨著緣分走。我們要盡心盡力,儘量別傷害對方,別傷害眾生。我們對這些眾生,沒有什麼惡意,在不自私的情況下怎麼做都行,不會造業。如果是惡意的,特別自私地做肯定會造業。自己最清楚自己,自己看看,我們想離婚或者是不離婚,是惡意的還是善意的?是自私的還是利他的?如果是為了對方,就沒有什麼罪過。你為了自己的利益堅決不離,這也是造業。 
       任何時候都要觀察好自己的心,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這是最重要的。剛才我們講的超越因果,轉變因果,都在這裏。把自己的心態把握住了,會取捨就行了。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裏,不用考慮那麼多。但是我們現在總是考慮很多。 
       現在很多人,不管是大人物還是普通人,都是為了各自的名利。結婚離婚也是這樣,根本不觀察自己的心態,不調整自己的心態,而去考慮這邊、考慮那邊,總是想不開。很多人都是為了面子,為了各種利益,都是自私的。其實把自己的心放平放正了就行了,對一個有修行的人來說很簡單。 
       看自己的發心動機,你今天要離婚是為了什麼?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對方?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眾生?你如果是為了對方,為了眾生,不自私、不自利,沒有惡意的情況下,不會擔因果,離婚也是個好事,也是一種行善。你自私自利,是惡意的,也不考慮對方,只考慮自己的名利,怕失去自己暫時的利益堅決不離,你是在造業!你為什麼不離婚,或者你為什麼離婚?看自己的心,你是最清楚自己的,不用問別人。 
                  
       大乘佛法完全看發心和動機,不看結果。佛經裏講得清清楚楚,大乘佛法是心地法門。什麼叫心地法門?動機善一切善;動機惡一切惡。小乘不一樣,不只講動機還要看結果。因為他還有自私自利,心不是完全清淨的,所以還要看結果。大乘佛法就不用,只要完全是為眾生的。比如你一點點也不自私,完全是真心實意地為對方做事情,對方也知道你是真心的,萬一做錯了,結果不好他也不會怪罪你,就是這個道理。 
       其實結婚、離婚沒什麼。但是我們這些凡夫把世間的瑣事看得特別重。結婚是大事,離婚也是大事啊!所以它們的變動對我們的打擊特別大。但是對一個修行人來說,這都不算什麼事,都離不開痛苦的本性,都離不開無常的本性。對於有修行的人來說,都是小事——世間的瑣事,無所謂。一切隨緣,緣來緣去,緣聚緣散;該聚聚,該散散;該來來,該去去。沒有什麼,這是很正常的。有智慧的人就是這樣。 
       夫妻再好也就是一生一世幾十年的光景,很短暫!這是按時間來說。按事情來說,夫妻之間除了學佛修行是大事,除此以外沒有什麼大事。 
       這就是我們剛開始講的超越因果。已經超越了這一切,就不會執著這一切,所以對他來說不會有任何的障礙。現在我們這些人當中也是,有的夫妻兩個,一個有修行學得好;一個沒有修行學得不好。沒有修行的,就整天煩惱痛苦;有修行的,也不煩惱,也不痛苦,而是看著對方可憐。這是有修行與沒有修行的差別。在同一個環境裏,面對著同樣的事情,一個煩惱,一個幸福;一個痛苦,一個快樂。不僅不煩惱不痛苦還可憐他,還想救度他,這是菩薩行。有修行與沒有修行的差別,不在於是否有神通,不在於是否有能量。其實剛才說的那些才是最大的神通,才是最大的能量。 
       內地的情況比較複雜,夫妻之間,有的家庭是男的信佛而女的不信;有的是女的信佛而男的不信。這個情況要注意。學佛修行不會影響你的工作,不會影響你的生活。既然不影響工作和生活,也不會給對方造成不利的影響。如果你因為學佛修行給對方造成了不好的影響,那你肯定有過錯,肯定有不對的地方。 
       你要學佛修行,但是也要看具體情況,時間要把握住。去做一些功德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能因為學佛修行影響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你特別執著家裏的佛龕、佛像,然後什麼也不顧,整天誦這個念那個的,對方肯定受不了。如果對方不反對還行。對方還不是特別同意,你就不能太執著這些,太自私地去學修。 
       隨時隨地都可以修行。包括擦地,洗臉刷牙,做飯吃飯,都可以變成修行。打掃衛生、洗臉刷牙,做飯吃飯這都很正常,過日子麼!平時也是,年紀大的叫老伴兒 老伴兒,就是伴兒麼!你也不能總不陪著他,你也應該跟他聊聊天。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也要發心。你陪他都是為了他好,也不是貪著這些,而是為了救度這些有緣的眾生,這不會有什麼過失。 
                  
       以前佛派舍利子去度化皇宮裏的眾生,舍利子去了以後整天給他們講法,領他們念誦,結果大家都接受不了。舍利子實在無法度化他們,只能返回。佛陀派文殊菩薩再去。文殊菩薩到了皇宮裏,沒有給他們講什麼,也沒有帶他們念什麼,就是陪他們吃喝玩樂,最後把他們都度化了。這是方便麼,文殊菩薩不是為了自己吃喝玩樂,也不是貪著于這些,完全是為了眾生。 
       為了救度與自己最有緣分的眾生,你吃喝玩樂都行!但是要看你的心態,找藉口不行。現在有的人找藉口,本來是他自己想喝酒,卻說,為眾生喝!本來是他自己想吃肉,又說,為眾生吃!這樣就是貪著於這些,是自己想吃想喝卻找藉口,這肯定不行,肯定會造業。有的人自己真不想幹這些事,但是沒有辦法。不是自己貪圖這些,完全是為了對方,這就不會造業。 
       自己一定要把握住,別人愛怎麼說就怎麼說,無所謂。現在不信因果的人很多,我們都是學佛的人,學佛的人是講因果的。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權利再大,實力再雄厚,長得再漂亮也沒有用,在因果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你再聰明也欺騙不了它,再厲害也對付不了它。我們最要害怕的就是因果,別的都沒有什麼可怕的。 
       取捨因果非常重要。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不會有浪費,不會有差錯,都在我們的阿賴耶識當中記得清清楚楚。不是不報,時候沒到。所有的這些,不管是善還是惡,到時候一定會現前,一定會報應的。報應有過程,因緣具足的時候果報才會顯現,之前不會隨隨便便的顯現。就像播種,有的要好幾年才能結果,有的幾個月就能結果,有的幾天就能結果。因果也是,有的現世現報,有的來世再報,有的可能要很多生生世世以後再報。比如我們今天做功德了,做善業了,再微小也有果報,但它不一定什麼時候結果。雖然做了非常微小的善業,但是惡業做得多,肯定會先下地獄,在地獄裏感受很多劫的痛苦,最後慢慢才托生為人,才顯現善的果報。
                         
       因果不會有差錯,不會浪費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種的是瓜,不可能收穫豆;你種的是豆,不可能收穫瓜。首先把這些道理弄明白。如果什麼也不懂,你怎麼取捨因果,怎麼修呢?聞思修特別重要,這是有次第有程式的。有的人說不用聞思,直接修就行了,那是不可能的。你要先聽聞,然後思惟,弄清楚了再去做,這樣才不會做錯。沒有聞思直接去做,一定會做錯的。什麼叫盲修瞎煉?沒有聞思地修,這叫盲修;沒有聞思地煉,這叫瞎煉! 
       不僅僅是我們學佛,就是學世間的學問,想知道世間上的道理,也需要聞思。佛法和世間講的道理是一樣的,都需要牢記在腦子裏,融化在血液中,落實在行動上。你要先把這些道理弄明白,然後在實際行動中去做,這才是修行。 
      包括結婚離婚,家裏這些瑣事也是這樣。都變成學佛修行了,那就不是瑣事而是大事了。如果沒有變成修行就都是瑣事,沒有什麼意義。什麼事情都一樣,都離不開痛苦的本性,離不開無常的本性,離不開空性的本性,都是如幻如夢的。你看電視裏演的那些有意義嗎? 
      佛講得多好,如果沒有智慧,結婚、生孩子、上班工作都離不開痛苦。結婚是為了快樂,生孩子也是為了快樂,結果都變成痛苦了。沒有結婚還沒有那麼多事,結婚成家事就多了。沒生孩子還行,沒有那麼多負擔,一旦生孩子了,就增加了負擔,增加了煩惱,增加了痛苦。就像佛講的那樣,都離不開痛苦的本性。哪個不是苦? 苦苦,變苦,行苦,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不欲臨苦……都離不開這些苦。 
       然後佛講了無常。一切諸法都離不開痛苦的本性,離不開無常的本性,都是如幻如夢的。這三個道理弄明白了,才是看破,才能看淡;你把這些事看破了,看淡了,才不會執著,才放得下;真放下了,才是解脫,才能輕鬆自在。 
       如果結婚、離婚這些家庭的瑣事引起了你的煩惱,你就沒有修行了。真有修行的話不會這樣。你有看不慣的事,說明你沒有智慧;你有看不起的人,說明你沒有慈悲心。有慈悲心的人,不會有看不起的人;有智慧的人,不會有看不慣的事。在已經開悟、證悟的人的境界裏一切都是平等的,沒有好與壞的分別。但是對沒有開悟的人來說不是這樣的。沒有開悟就是沒有智慧,沒有智慧的時候肯定有好和壞,有好人和壞人,有好事和壞事,有好和不好的分別。有娑婆世界也有極樂世界;有善也有惡;有菩薩也有凡夫的分別。這都是自己的心。

0 comments: